【专题】30载拓医管局IT系统 张毅翔庆幸帮到人
2021-01-18 07:22
医管局的资讯科技创新实验室内,除展示新颖的医疗仪器外,更有模拟病房,各仪器的摆位均与真实病房相同,但以往厚重的病人牌板由平板电脑取代,牀头提示「切勿饮食」、「慎防跌倒」等字句亦由纸张变为在平板电脑中展示。张毅翔透露,病人在血压机所量度的维生指数,可无綫传输入平板,自动整理出图表,住院期间的变化一目了然。
智慧病房将扩至18医院
这种智慧病房目前已在天水围医院及将军澳医院试行,张毅翔预告未来三年,可以推展至全港十八间急症医院。眼前一切新科技的起步点,是将病人牌板电子化。
医管局成立后一九九一年底接手公立医院,二十七岁的张毅翔一九九三年加入医管局。于英国长大、澳洲读医的他曾行医一段短时间,之后钻研编写电子病历软件,其时医管局招聘懂医学及电脑系统的人,他遂应徵并来港工作。临牀医疗管理系统(CMS)由一九九五年的第一代发展到现时的第四代,他谦称「唔敢话一手一脚建立」,但的确是开荒的团队之一。
甫推电子化即遇沙士
以往的牌板以纸本形式记录病历,病人入院时,医护需先到牌板房攀上攀落的翻找病人牌板,偶尔有牌板遗失,「以前久唔久有病人来到无牌板,我哋都照睇症」,但现时已不可行,电子病历省时之馀能提升医护的工作效率,亦节省纸张,张笑言「悭咗唔知几多棵树」。
不过由零开始电子化是大工程,张毅翔表示,当年前綫医护对电脑不熟识,「连个mouse(滑鼠)都可能未揸过」,加上前綫工作忙碌,未必有太多时间听技术人员解释,要令他们肯用新事物,系统必须与前綫运作配合良好:「唔系人迁就系统,而系要系统迁就人」。
CMS在公立医院应用后不久,旋即遇上二○○三年沙士,张毅翔庆幸医护当时已习惯电子病历,科技部迅速建设名为「eSARS」的系统,记录沙士病人的情况,改善病房报数或有错漏及延误的问题。张又称,沙士期间无时间开会讨论,只能边做边改良,亦影响了今后的系统研发方式,会先推出早期版本让医护试用。
事故伤者资料处理惹争议
医管局正逐步迈向无纸化,不过去年八月CMS的网络连接一度故障,多间医院医护未能查阅病人资料及病历、派药系统及化验报告。张毅翔承认无纸化或有风险,现行做法是将资料备份在院内的电脑,离綫亦可查阅,但去年的故障发现并非全部备份皆运作正常,部门须再花时间解决此问题。
反修例运动期间,医管局一度被质疑会转交大型事故伤者资料予警方,外界对医管局的信任濒临崩塌。张毅翔直认该次事件难忘,因有关指控并非事实,强调当局非常紧张病人私隐,「我哋查过晒有报告出晒,件事系无发生」。当时「急症室资讯系统」亦被揭发在大型事故期间,毋须额外登入可查阅病人资料。事件发生后数月,医管局宣布将加强系统保安。
打好数据电子化的基础后,发展空间更广。医管局与多所大学合作,利用大数据库中的匿名临牀数据让AI学习识别疾病,目前正试验教AI学习看肺部X光片。张毅翔指AI可找出疑有肺癌徵状的肺片,准绳度高,若医生看漏眼的话,AI可找出被遗漏的高风险个案,项目有望今年内扩至全港医院,团队亦正研究以AI技术识别中风及骨折病人。
未来在院内,医生可用手机查阅病人电子病历,机械人将穿梭走廊及病房,担起运送物品的责任;在院外,医管局设计的手机应用程式「HA Go」让病人追踪自身情况,提高病人的治疗参与度。过去一年新冠肺炎肆虐,张毅翔指爆疫之后,各地对遥距医疗的需求暴增,为他们推动新科技注入强心针。
不过张毅翔强调,新科技并非要取代医护,AI不能代替医生开药及做手术,研发目的是找出或被遗忘的细节,利用科技辅助,整个治疗流程可运行得更顺畅,「每个系统加埋帮少少」就有机会救回人命。机械人运物品 AI助寻遗漏个案 谈到智慧医院蓝图,不论介绍哪款新系统或工具,张毅翔总以「会有更多新功能」作结。他道破香港的医疗困局:「病人愈来愈多、愈来愈老、愈来愈病,但单靠人手未必处理得到众多个案,医院具可持续性,对医管局的未来非常重要。」
在个人层面,张毅翔重提当年希望加入大机构做有意义的事,又指海外架设医疗系统,或多或少与金钱有关,如会计及保险等,这并非如他所愿。资讯科技界人才不难「跳槽」,张毅翔一做便是二十八年,他道来医疗科技的特点:「做医疗好处是你见到系统可以帮到人,如果只是帮人计钱,无乜感觉,但你帮人救命就好唔同」,他庆幸有此机会,与团队合力研发帮助医患双方的系统。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