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文 - 淘金者言|视艺师语

2024-12-31 10:55

朱启文 - 淘金者言|视艺师语
朱启文 - 淘金者言|视艺师语

近日,中国某矿业公司因位于哥伦比亚的金矿被当地「盗金者」强夺而成为国际新闻。这与百年前,广东一带的贫农因了无生计,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澳洲和新西兰淘金相比,十分讽刺。

上月,我到新西兰皇后镇附近的箭镇(Arrowtown)参观当地一间博物馆。该馆藏品不多,最吸引我的是有关中国「淘金者」的文物,有港币兑换票据、严惩盗金者的警示,还有他们用来消遣的赌具及鸦片烟枪等物品。在博物馆附近有一条「华人居所」(Chinese Settlement)的文物径。该区于1986年经市政府复修,回复了百年前中国「淘金者」的简陋住处,展现了他们当时艰苦的生活。小屋就如今天的劏房,木石建造,狭小阴暗,煮食处近门口,设烟囱。其中有建于岩层夹缝中间的,取其稳固。除复修的小屋外,还有发掘出土的房屋地基,可见先民生活绝不容易。

离开新西兰,我到了澳洲悉尼,友人领我前往悉尼大学周泽荣博物馆参观。展馆内,我看到1837年生于广东中山的张亚圣所撰之袖珍日记本。他在1855年前往维多利亚州开始淘金之旅,后因涉及暴力事件受审。虽终获释放,却被关在精神病院内。张亚圣一直愤愤不平,运用自己有限的英语,辅以广东话,并加上草图,将其经历记录在小于手掌的日记本上。他盼望能向到访的英国王室成员申诉,惜未能如愿,于1900年病死院内。

在旁一个主题名为《踪迹非在场……》的展览上,杨子荣复制了张亚圣的袖珍日记,创作其版画系列《缓流的时光》。他在画作上重现张的日记本上之文字,展开了隔代对话,追思生命的价值。

每个年代均有追梦的人,当年广东一带的贫农生活无依、「尽地一煲」,尝言「搵到钱就回家」,可惜大部分均客死他乡。百年过去,华人散落世界各地,继续淘「金」,热情未减。所不同者,淘的除了生活的富足,也欲寻求人生的理想。

电邮:[email protected]


朱启文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成员、退休校长。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12月31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王熹东 - 艺术思维是关键|视艺师语

陈伟邦 - 希腊神话教育|视艺师语

吴崇杰 - 艺术教育无疆界|视艺师语

张紫敏 - 闪现在艺术创作的「Gut Feeling」|视艺师语

陈丽森 - 视觉艺术教师表扬计划2024|视艺师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