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 造福社会 认识香港慈善史|中外历史

2024-06-28 14:00

做善事是美德,乐善好施更符合中国文化仁爱的精神。儒家强调仁爱之心是人的根本,除了爱自己外,还要爱亲人和一切人,可见自古以来已经推崇大爱的价值观。香港的慈善机构,例如东华三院和保良局,都能体现这种传统美德。今日就教大家认识香港的慈善历史。

香港最早华人慈善组织——香港东华医院

据现存相关资料记载,世界第一个慈善组织可能是位于英国的「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此组织成立于1869年,名字虽有「慈善」,但与现在的慈善组织观念上有所不同。「慈善组织会社」早期活动是组织志愿者,向贫困者进行调查,再通过联系其他慈善组织进行间接救助或提供建议。而现在的慈善组织是会向受助者提供物资或金钱上的直接援助。如按此解释,香港的东华医院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慈善组织之一。

位于上环的东华医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医院之一。
位于上环的东华医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医院之一。
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出版的指南。
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出版的指南。

东华三院——救病拯危助社群

东华医院创建于1872年,成立初期与贫苦华人没能得到妥善的医疗照顾有关。按英国殖民地政府在香港的第一次人口调查,1841年,香港岛人口只有7,450人;但随着英国政府占据香港岛,内地移民不断拥入,至1871年,香港的总人口已接近12万5,000人。人口急升,而华人聚居的地方,如位于港岛上环区的太平山,居住环境挤逼、排污设备欠缺,成为疫症的温床。1869年香港英文报章对太平山区恶劣的衞生情况作出严厉批评,逼使殖民地政府开始正视华人的医疗问题,也促成了东华医院的诞生。

东华医院与后来相继落成的广华医院及东华东院合称「东华三院」。东华三院的使命是「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其核心工作包括医疗衞生服务、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等。

东华三院位于启德沐安街的过渡性房屋项目,有助纾缓基层住屋压力。
东华三院位于启德沐安街的过渡性房屋项目,有助纾缓基层住屋压力。

相关文章:东华三院过渡性房屋《启德.东寓》竣工 提供519单位住户将陆续迁入 

延伸阅读:东华三院 历史传承 薪火相传

保良局——保赤安良助妇孺

19世纪,香港还有另一个著名慈善组织成立——保良局。当时香港人口,主要以单身男子为主,如从1872年人口普查可知,当时华人成年男子人口为73,971人、成年女子人口为22,076人,男女比例极不平衡!于是拐匪集团为迎合单身汉社会需求,以当佣工为由,将广东良家妇女诱骗至香港,然后将其卖入妓院,逼良为娼。

这种恶行引起了香港社会的关注。当时东华三院一些总理建议,并于1878年以「保赤安良」为宗旨成立保良公局, 暂时收容刚刚获救的被拐妇孺。1893年,保良局从东华三院的一个附属团体,变成一个独立的慈善机构。除了救助妇孺之外,保良局还从事其他的慈善工作, 如医疗及综合健康服务、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等。

香港礼顿道保良局正门牌坊
香港礼顿道保良局正门牌坊
保良局的儿童之家,为缺乏成人适当照顾的儿童提供住宿服务。
保良局的儿童之家,为缺乏成人适当照顾的儿童提供住宿服务。
向基层受众派发食物
向基层受众派发食物

国际慈善日与德兰修女

从2012年开始,每年的9月5日,是联合国国际慈善日。按照联合国的说法,「设立国际慈善日,目的在于使全球民众、非政府组织、利益攸关者有所认识并采取行动通过志愿者和慈善活动帮助他人」,而选择9月5日,是为了纪念在这天逝世的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1910年出生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斯科普里(今北马其顿共和国首都),12岁当修女。1929年,德兰修女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出任圣玛利中学校长,从此开展了一生的慈善事业。1950年,德兰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仁爱传教修会,专为贫苦大众服务,至2020年,修会在139国家或地区设立了超过750所救济院。

获世人认同 册封圣人

德兰修女的慈善工作获得世人认同,1960年获印度政府颁发「莲花主」勋章;197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颁发名誉神学博士学位;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香港大学也在1993年,第146届学位颁授典礼中,颁与德兰修女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呢!德兰修女于1997年9月5日逝世,享年87岁。在逝世19周年的前夕,德兰修女于9月4日由天主教罗马教廷正式册封为圣人。

 

德兰修女在黎巴嫩抱起一名小童。
德兰修女在黎巴嫩抱起一名小童。
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

延伸阅读:德兰修女封圣 逾10万信徒齐集梵蒂冈

卖旗——勿以善小而不为

「先生/小姐,帮我买枝旗呀⋯⋯」每逢大部分周六上午(及部分周三),不管是晴天雨天;朝阳暑天或是严寒冬季,都可见一群群大小义工,拿着钱袋和大量小贴纸,在繁华街头、商场门外、港铁站出口,向市民募捐。

以前的「旗」已为贴纸所代替,而「锌铁钱箱」也变成塑料钱袋。
以前的「旗」已为贴纸所代替,而「锌铁钱箱」也变成塑料钱袋。

卖旗在香港已有超过60年历史。据保良局记载,早在1957年,该局已在香港街头进行卖旗筹款。当时所卖的真的是一枝「小旗」。时移势易,以前的「旗」已为现在的贴纸所代替了。而早期的「锌铁钱箱」也变成现在的塑料钱袋了。买旗丰俭由人,善长可投硬币、亦可投纸币。莫小看区区几元,集腋成裘,也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呢!香港公益金在2022-2023公益金卖旗日,筹得逾410万元的善款呢!「勿以善小而不为」,期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公益事务,积德行善,传扬我国优秀文化。

途人捐款参与卖旗活动。
途人捐款参与卖旗活动。

文:邱国光博士、星岛小学学生报《阳光校园》编辑部  图:星岛图片库、香港文化博物馆
制作:国史教育中心(香港)
本中心乃民间慈善团体,冀望本着「香港心、中国情、世界观」理念,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向年轻一代、老师及公众人士,传承中华文化精粹。

相关文章: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