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婉君 - 留意思想陷阱|家长教室

2024-06-04 12:13

凌婉君 - 留意思想陷阱|家长教室
凌婉君 - 留意思想陷阱|家长教室

遇到不如意事有负面情绪是正常,但我们要留意是否归咎以下原因,不自觉进入「思想陷阱」:

非黑即白:所有事情只有一个绝对性的结果,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只有对或错、正或负,中间不存在灰色地带。例如太太叫丈夫安排子女面试,丈夫觉得这是女士的责任,男人照顾子女是「住家男」,埋怨太太只要求自己做事。

揽晒上身:所有不如意及不好的事全都是个人问题,即把所有事情「个人化」责任全归在自己。例如儿子不食妈妈煮的晚餐,妈妈觉得是自己烹调不好,未能满足仔仔需要,甚至觉得未做好妈妈本分而羞愧,不停怪自己做得「不够好」。

大难临头:把所有事情推向最严重的后果,甚至推想到「灾难化」程度,觉得太困难而未能处理。例如儿子英文考试不及格,妈妈觉得所有科目成绩会被拉低、考包尾,儿子将来升不上中学及大学,甚至影响事业发展。

当大家觉知以上想法时,就要提醒及反问自己,并用多角度思考及正面想法处理「思想陷阱」:

多个可能性:每件事有不同的可能性,不可能只存在一个结果。例如爸爸带子女去面试可能让人感到是「住家男」,但另一方面,爸爸给予子女支持,是一个难得能增进亲子关系的机会。

考虑各因素:客观分析问题及责任所在。例如儿子不食妈妈煮的晚餐,除了不满意味道外,有可能是儿子身体不适或情绪不稳而影响食欲,故妈妈需要了解儿子的情况才能下结论。

合理化问题:生活一个层面不如意,不等于所有生活层面都不如意。例如儿子英文考试不及格,但其他科目成绩不错,而非学术科目有良好表现,可以在这些学科中寻找出路。

当我们能察觉到这些「思想陷阱」,就要大胆正视,思想正面绕道而行,减少落入情绪困境。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线: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凌婉君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凌婉君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6月4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梁康民 - 让孩子与情绪做朋友|家长教室

Laura - 看见行为背后的情绪|家长教室

凌婉君 - 运动的神奇力量|家长教室

锺碧华 - 抗「逆」屏障(上)|家长教室

凌婉君 - 制造成功对小孩的重要|家长教室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