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围墙 分割东西阵营 冷战铁幕象徵|中外历史

2024-06-07 14:00

柏林是德国的首都,现时这个城市充满着生气和文艺气息,是欧洲其中 一个最重要的大城市。不过她在数十年前的冷战时期,却遭柏林围墙一分为二,柏 林以至整个德国都经历长达多年的分裂。今年是柏林围墙倒下34周年,齐来认识这段历史吧。 

柏林围墙小资料

  • 位置:德国柏林 
  • 性质:分隔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围墙 
  • 使用时期:1961年8月13日至1989年11月9日 
  • 总长度:155公里 
  • 相关事件:冷战

甚么是冷战?

我们对战争的认知,大多是交战双方使用不同的武器攻击对方,不过在二次大战完结后发生的冷战,却以「冷」来形容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原来冷战是指二 次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方阵营),以及以苏联(今俄罗斯及乌克兰、哈萨克等14个国家)为首的共产主义国家(东方集团),长达接近半世纪的政治和军事对抗。 

冷战开始于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 所发表的《国情咨文》,当中提到美国对外政策,史称「杜鲁门主义」;苏联在1991年12月26日解体当日,则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1989年11月9日,柏林宣布东德边境开放后,东德和西德人民在勃兰登堡门前爬上柏林围墙庆祝。
1989年11月9日,柏林宣布东德边境开放后,东德和西德人民在勃兰登堡门前爬上柏林围墙庆祝。

冷战重要事件?

1948至1949年:柏林封锁

  • 苏联封锁了西方阵营通向其管制下的柏林地区的道路和铁路,西方阵营展开大规模空中运输行动,为西柏林提供物资补给,最终解除封锁,以德国分裂成东德和西德结束。

1950至1953年:韩战

  • 南韩和北韩之间的战争,中国和苏联出兵支持北韩,由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则出兵支持南韩,最终南北韩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55至1975年:越战

  • 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确立越南分割成北越的共产主义政权,以及由美国扶植的南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利用军事力量阻止共产主义的北越向南方扩展,最终北越击败南越并统一越南。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 苏联为应对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弹道导弹,在古巴部署类似的弹道导弹,被认为是冷战期间最接近升级为全面核战争的一次。

1991年: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最高权力机关于翌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之馀,也代表冷战正式结束。

柏林围墙 冷战铁幕象徵

现为德国首都的柏林,是街头涂鸦的艺术中心,人们热衷在这城市的墙壁留下印记,当中以柏林围墙一部分组成的东边画廊最为精彩。在自由开放的气氛背后,柏林却曾是上世纪后半冷战时期的焦点,柏林围墙的建造,更成为分割东西阵营的铁幕象徵。

街头艺术家在柏林围墙上创作壁画。
街头艺术家在柏林围墙上创作壁画。

东西分裂的德国

德国在二次大战战败后,全国及柏林被美国、英国、法国及苏联分成4个占领区,其后包括东柏林在内的苏联占领区成立共产主义的东德,而美英法占领区则组成资本主义的西德。为了防止东德人民逃至西方国家,东西德的边境由1952年起关闭,不过东德人民仍可由东柏林进入西柏林。

东德政府在1961年建造了柏林围墙。
东德政府在1961年建造了柏林围墙。

围墙建立 人民冒险逃离

不少东德人趁机逃离东德,造成人力资源及经济损失,最终东德于1961年8月13日封锁东西柏林边界并安装铁丝网,数天后再修建成真正的墙,将东西柏林完全分隔。总长155公里的柏林围墙除了混凝土墙外,也包括反车辆壕沟、了望塔、警报器等设施,使人难以通过。 

柏林围墙有多重结构,一般人难以成功通过。
柏林围墙有多重结构,一般人难以成功通过。

围墙分隔了不少家庭,也断绝了人民通往西方国家的最后途径。人们只能冒险逃入西柏林,既有从住宅大厦窗户跳下来穿过边境,也有秘密挖掘地道。在柏林围墙建立后,虽有约5,000人成功逃离,但亦有多人遭逮捕及死伤。

柏林围墙反车辆障碍物的残骸。
柏林围墙反车辆障碍物的残骸。

人民推倒围墙 两德统一

到了1989年11月9日,当时有大批东德人经邻国逃往西德,东德政府计划放松对人民的旅游限制,并于翌日生效。不过有官员误解上级命令,错误宣布柏林围墙即时开放,使大量民众走上街头,拆毁围墙,分隔柏林28年的柏林围墙最终 倒塌。11个月后,东德 和西德终于统一成现在的德国,结束铁幕分化的历史。

柏林宣布东德边境开放后,东德和西德人民纷纷爬上柏林围墙。
柏林宣布东德边境开放后,东德和西德人民纷纷爬上柏林围墙。
上图为1989年6月5日柏林的东德边境检查站与柏林围墙,下图为现时的同一地点。
上图为1989年6月5日柏林的东德边境检查站与柏林围墙,下图为现时的同一地点。
东边画廊最知名的涂鸦「My God, Help Me to Survive This Deadly Love」(社会主义兄弟之吻)。背景是197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成立三十周年时,东德首脑埃里希.何内克(Erich Honecker)跟苏联总书记列昂尼德.布里兹涅夫(Leonid Brezhnev)会面时的亲昵拥抱。
东边画廊最知名的涂鸦「My God, Help Me to Survive This Deadly Love」(社会主义兄弟之吻)。背景是197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成立三十周年时,东德首脑埃里希.何内克(Erich Honecker)跟苏联总书记列昂尼德.布里兹涅夫(Leonid Brezhnev)会面时的亲昵拥抱。

文:星岛小学学生报《阳光校园》编辑部;图: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