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贤 - 与时并进的家教|谈经论学

2024-06-09 12:02

冯汉贤 - 与时并进的家教|谈经论学
冯汉贤 - 与时并进的家教|谈经论学

以往,人们常以「有家教」来形容待人有礼、有良好品格的孩子;相反,会批评粗鄙无礼的小孩为「没有家教」。当然,以上形容是有偏差的,因为孩子的品行优劣,不应全归功或归咎在家长身上。

然而,从这些说法中我们能看到,社会普遍认为家长或家庭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年,社会各界对学校如何推动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正面、正向的态度有着很大的期望。教育局亦就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作出大大小小的增润优化。而要让学校培育工作有更大的成效,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和家长教育的配合,令「校教」与「家教」相辅相成,也是大家的聚焦点。

教育局早前委托专上院校为幼稚园、小学及中学学生家长制订家长教育课程架构,以配合家长在每个阶段的需要,让他们学习在不同阶段培养子女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幼稚园及小学版的课程架构分别于2021及2022年发布,上月,《家长教育课程架构(中学)》亦已公布,包括4个范畴:1.认识青少年发展;2.促进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的发展;3.促进家长身心健康;4.促进家校合作与沟通。

课程文件中具体列出相关的关注课题,如健康使用互联网、电子装置和社交媒体;发展健康的两性关系;解决与青少年子女的冲突及家长对青少年生涯规划的支援等。

可见,现在所谓的「家教」,已远远超越刚才提到子女的品格教育,而是全方位覆盖子女的成长需要。

当然,家长并非单打独斗。通过参照课程架构设计,期望家校之间对培养下一代有更一致共同的基础。因此,学校、家长甚至其他持份者也可细阅及善用课程架构的内容,有系统地了解子女发展和学习需要。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老师、卓师会德育及公民教育范畴召集人。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6月7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冯汉贤 - 偏误与杂讯|谈经论学

冯汉贤 - 目标以外 人生以内|谈经论学

冯汉贤 - 心流与最佳状态|谈经论学

冯汉贤 - 久坐的常态|谈经论学

冯汉贤 - 提升考试力的三点|谈经论学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