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小技巧 助抵御寒冬|星岛教室

2024-01-18 12:28

穿着小技巧 助抵御寒冬|星岛教室
穿着小技巧 助抵御寒冬|星岛教室

近期天气反常,有时天气炎热,有时天气特别寒冷,在12月底,香港天文台也要连续多日发出寒冷天气警告及霜冻警告,这种天气的变化令市民变得无所适从,就算多穿了衣服也是感觉到很寒冷,今日我们尝试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热」与我分手

原来我们的身体或者皮肤感觉到的寒冷,不止是因为天气气温低而影响的,我们身体的热会因为我们身处在低温的环境而不断流失,当热流失的速度比身体制造热的速度更快时,我们的身体就会觉得寒冷了。例如︰将一碗热汤放在桌子上冷却时,热汤中的热会向低温的环境流走。这是因为周围的环境温度比汤的温度低,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直至达到热平衡为止。


如何把「热」留住?

要把热留住,好多时我们也会想起多穿几件衣服就可行了,不过就算你穿最厚的衣服也不是百分之百保暖的,为甚么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与「热传导」有关系的。

接下来就解说一下,有关热传导的科学原理。当物体中存在温度差异时,热传导的科学原理是基于分子运动和能量传递的原理。物体中的分子会不断运动并具有能量,高温区域的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平均动能较高;而低温区域的分子运动相对较慢,平均动能较低。

这些分子通过碰撞与周围的分子交互作用,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这称为分子碰撞传递能量。在物体中存在温度差异时,高温区域的分子通过碰撞传递能量给低温区域的分子,使其速度增加,继而提高低温区域的温度。

不同材料有不同热传导性能,传导性能好的如金属,包括自由电子的移动,故传热速度加快,可做到热交换器的材料;而金属传导能力最佳是银,其次是铜、金及铝。


绝缘材料锁住热量

要热量留住,并减少热传导,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穿着方法,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感觉更温暖︰

1. 分层穿着:穿着多层次的衣物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内层可以选择吸湿排汗的物料,因为水比空气更容易传导热量,一旦衣物湿了,失温会更快,所以可以穿着一些棉质或合成纤维的衣物,以保持身体乾燥。

2. 绝缘材料︰中层可以选择绝缘材料如羊毛、丝绸、棉花和聚合物纤维(如聚酯纤维或尼龙)等。这些材料在纤维之间通常会困留大量空气。空气是一种很差的热传导者,比金属相差近千倍,一般而言,金属的热传导率通常在10-100 W/(m.K)的范围内,而空气的热传导率则在0.02-0.05 W/(m.K)的范围内。因此,在材料中形成空气困留层,可以减少热量的传递。这样可以提供额外的绝缘效果。

3. 防风及防水性能︰外层可以选择防风和防水的外套,因为风可以加速热量的流失。当有风吹过时,它会带走我们身体周围的温暖空气,导致身体感到更冷。防风外套可以阻挡风的穿透,减少热量的流失,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防水外套更可以阻止雨水渗透到内部,保持衣物和身体的乾燥,从而减少热量流失,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

保持身体温暖的关键在于减少热量的流失和提供绝缘的效果。这可以通过分层穿着方法来实现,以助保持我们身体更温暖,并可以提供绝缘效果,把热留住。但我们亦必须依据个人的需求和天气的状况,调整我们的穿着方式,以确保自己处于最舒适及最佳保暖效果的状态。


小思考,大智慧

1.为甚么穿保暖功能衣,可以达致保暖效果呢?

2.有甚么田东西的热传导能力比空气更低呢?

3.为甚么长跑选手跑步完只需披一张薄薄的反光布便可保暖?


参考答案

1. 市面上有些功能衣,一件衣服已提供绝缘效果、排汗,部分更具备防风和防水功能,更有一些吸湿发热衣物使用了纳米技术来增强其保暖功能。纳米颗粒被添加到纤维中,这些颗粒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提供额外的保暖效果。可能你会反问,既然一件保暖功能衣已具备多种功能,为甚么我们还需要分层穿着呢?这问题我不给大家答案,大家可以尝试从你的日常体验中找出答案。想了解更多功能衣的比较,可按此

2. 真空是一种比空气的热传导能力更低的东西。在真空中,没有气体分子传递热能的方式,因此热传导能力极低,所以在真空中几乎没有热传导的发生。因此,真空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到一些保热和隔热材料中,例如︰真空隔热煲和真空保温杯等产品。

3. 当长跑选手完成一段长路程比赛后,因运动员的身体大部分裸露在外,这样身体的热量就会迅速流走,好容易便会导致体温过低的危险。他们披上的反光布,其实是涂上一层薄薄的铝,铝涂层在接触到人体皮肤时,可以反射部分体温,防止热量向外散发,产生隔热的作用;此外,更会形成一个微小的空气层,增加保暖效果。反光布还有防风功能,可以少冷风的侵入,从而提供保暖效果。因此,运动员披上反光布后,身体便能够逐渐散热。不过,大家切记,我们不能单靠反光布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暖。建议添加额外的保暖层,如保暖内衣、羽绒外套或保暖外套,便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


本栏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校长及大学讲师撰稿,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将学习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敏锐的触觉、积极学习的态度。

文:中华基督教会基湾小学(爱蝶湾)副校长郭宇田、中华基督教会基湾小学(爱蝶湾)老师冯嘉莹

延伸阅读:

汇聚百家的「稷下学宫」|星岛教室

「甜蜜」有趣科学|星岛教室

西周衰亡是红颜祸水?|星岛教室

无人机、AI、ChatGPT交融 创造教育无限可能|星岛教室

电动车与零碳未来|星岛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