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设计实时「厌氧消化」活性监测装置 提高厨馀分解效率

2023-12-21 15:33

陈键林的团队设计「微流控监测装置」。 都大提供
陈键林的团队设计「微流控监测装置」。 都大提供

未被妥善处理的厨馀,或会与污泥透过「共厌氧消化」产生沼气,造成环境污染。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设计「微流控监测装置」,能实时监测「厌氧消化」的活性,了解厨馀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垃圾分解效率,并产生可再生能源,实践转废为能。

陈键林推展有关厨馀处理的研究。 都大提供
陈键林推展有关厨馀处理的研究。 都大提供
「微流控监测装置」
「微流控监测装置」
「微流控监测装置」配备微小管道的纤细芯片。 都大提供
「微流控监测装置」配备微小管道的纤细芯片。 都大提供

 

政府早前推行「厨馀、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把厨馀与处理污水时产生的污泥一并进行「厌氧消化」,即于缺氧情况下以微生物消化及分解垃圾,同时制造电能和热能,再转化为电力。

都大科技学院助理教授陈键林于2021年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推展有关厨馀处理的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如大量加入厨馀于「厌氧消化」系统中,将可能改变系统的酸硷值,导致系统内的微生物群落失调,难以对垃圾进行有效消化分解,影响垃圾处理成效。

有见及此,陈键林的团队利用「微流控」技术设计「微流控监测装置(microfluidics monitoring device)」,即一种配备微小管道的纤细芯片。只要于「厌氧消化」过程进行前撷取微量厨馀与污泥,芯片装置即会利用内置的特殊化学染剂对「厌氧消化」中的微生物活性产生萤光反应,透过观察萤光反应的强弱变化,能即时分析厨馀、污泥「共厌氧消化」的活性,实时了解微生物分解垃圾的成效,相比起在实验室进行检测,这个装置能节省监察垃圾分解的时间。

经过反覆测试,研究团队发现当污泥与厨馀达到一定比例时,厨馀能最有效协助污泥进行「厌氧消化」,达致最佳的垃圾处理效果。对比单独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加入厨馀与污泥共同「厌氧消化」能释出更多沼气,加以回收及转化便能制造更多电力。

陈键林表示,此项研究有助提高厨馀处理的稳定性和产生可再生能源的效率。「研究结果反映微流控技术在实时监测厌氧消化过程的应用潜力,例如本研究的厨馀、污泥『共厌氧消化』的生物活性监测,能更有效善用厨馀实践转废为能。我们期望能把研究结果投入社区应用,并把『微流控』技术延伸至多个化验领域,为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