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发挥多重角色 促进幼儿社交情绪健康|教研并进

2023-12-08 12:27

家长发挥多重角色 促进幼儿社交情绪健康|教研并进
家长发挥多重角色 促进幼儿社交情绪健康|教研并进

幼儿的社交情绪健康,不仅是其积极投入学习生活的重要基石,对其日后各方面的发展更有莫大影响。有见及此,笔者的研究团队招募了238个本地家庭,参与一项为期约一年半的追踪研究,以深入了解家长如何透过不同渠道影响幼儿的社交情绪发展。研究首阶段的数据结果显示,约有三成多参与研究的幼儿负面情绪比正面情绪多。此外,约有两成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只会有时展示人际关系技能。究竟有甚么家庭因素能影响幼儿社交情绪健康呢?我们的研究团队发现,正向的育儿方式、家长快乐的心境,以及父母之间的和谐关系,均会为幼儿的社交情绪表现带来正面影响。


静观方法育儿 勿着眼不完美

近年很流行静观修习,事实上,静观的概念亦可应用在育儿上。根据学者Duncan及其研究团队,当家长透过静观方法育儿时,会细心察觉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并作出自我调控,以及不加批判地接纳过程中带来的挑战;而当家长与孩子互动时,除了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外,亦会慈爱地对待自己和孩子。

我们的研究团队发现,当父亲多以静观方法育儿,幼儿会出现较少的外化行为问题,包括攻击、反抗及破坏行为等;而当母亲多以静观方法育儿,幼儿会出现较少的内化行为问题,包括过分焦虑、低自尊及社交退缩等。因此,家长可提醒自己多以静观方法育儿,并避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亲子沟通。

另外,很多家长对子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期望,部分家长更会对幼儿的表现追求完美,期望他们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然而,若家长只着眼幼儿表现得不完美的地方,可能会适得其反。研究显示,当家长过分在意幼儿不完美的表现,幼儿的宽恕心会较低,进而减低幼儿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为甚么会这样?我们可透过学者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去解释。当家长时常对幼儿不完美的表现作出批评和责骂,幼儿可能会作出模仿,并于朋辈互动时展示有关负面行为。由此可见,家长可多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言行举止,以树立正向榜样,从而增强幼儿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顾情绪健康 父母保持和谐

有些家长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幼儿,有时可能会忽视了自己的心理需要。然而,家长自身的情绪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其实有一定关联。研究结果发现,快乐指数较高的母亲,会较常以静观方法育儿,而幼儿的人际关系技巧亦会较高。另外,当母亲的快乐指数较高,亦能推动父亲较常以静观方法育儿,有助提升幼儿的情绪及社交学习能力。换句话说,家长的情绪健康,对伴侣及幼儿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家长照顾幼儿时,亦不忘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心灵。

最后,父母之间的冲突对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父母两人有时可能会因育儿上的分歧而产生摩擦,又或就家庭中的其他大小事务而出现冲突。根据学者Erel及Burman提出的「溢出假说」,有关冲突会蔓延影响至父母的育儿行为。我们团队的研究结果发现,当父母之间意见不同时,若父亲采用较负面及激进的回应行为,会令母亲较少以静观方法育儿,进而为幼儿的情绪社交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可持正向态度处理与伴侣的冲突,例如协议先冷静下来,及后再作讨论,又或互相了解对方感受,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保持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

总括而言,家长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在其社交情绪健康扮演着关键角色。家长除了需要注意与幼儿的互动方式外,也需要关顾自身情绪,以及与伴侣和谐共处,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交情绪健康。


文: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副教授张森烱博士、雷丁大学心理学及临牀语言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婉文博士、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研究助理甘晞晴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2月8日教育版专栏「大学之道」。

延伸阅读:

促进香港准教师的精神健康|教研并进

教大研究:透过冒险游戏MATHero学习数学|教研并进

配职前培训工作坊 提高幼师音乐素养及信心|教研并进

配合实际教学 激发STEM课堂新活力|教研并进

STEM课堂 关注思维过程实行包容教育|教研并进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