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振伟 - 发展乐龄科技 面对的挑战|智凝都会

2023-12-11 12:13

谈振伟 - 发展乐龄科技 面对的挑战|智凝都会
谈振伟 - 发展乐龄科技 面对的挑战|智凝都会

在刚过去的11月所举行的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吸引30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才展示最新的乐龄科技产品;不同年龄层的人士,以及来自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界别的专才入场体验乐龄科技。

相信大家已经听过「乐龄科技」(Gerontechnology)这个名词。简单来说,就是专门为长者设计和开发的科技产品,例如防跌装备、陪伴机械人、健康监察装置等,协助改善甚至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全世界正共同面对人口持续老化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如何运用科技协助照顾长者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正如笔者之前发表的文章所言,研发乐龄科技产品,跨学科参与十分重要;但是,每件乐龄科技产品由研发到在长者间普及使用,需要考虑一些贴地的问题。现在我们探讨一下如何使乐龄科技产品落到实处。


鼓励长者接受科技产品

让长者学习使用一种崭新的科技产品,取代一些他们日常惯用的物品,诱因实在不大,因此解说工作十分重要。例如长者普遍喜欢使用现金购物,要他们拿出智能电话进行电子支付,他们便显得不习惯。

其实,之前经历3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予长者一个契机了解到无现金交易的好处,例如比较卫生及减少身上零钱数量等。但是,从长者的角度看,使用现金则较为实在。所以,最重要的是使长者了解乐龄科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大于他们心中所想的坏处,从而协助他们选择。当然,我们不能强逼老友记改变既有习惯,但让他们接触新事物,能收扩阔视野之效。


贴心操作感受产品「好用」

大家可能觉得乐龄科技产品只供有长期病患、身体机能障碍的长者使用,身体健康的长者没有使用乐龄科技产品的需要。其实,一些产品能切实提升长者的起居安全,或能持续监察其健康状况。但是,要在他们安逸的生活中接受使用科技产品的诱因自然会低。在这种情况下,鼓励长者使用是不足够的,而要让他们试用,充分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感受产品如何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素。当然,我们最终还要尊重用家(老友记们)的选择,绝对不能强逼。

其实,一个人性化、贴心的操作介面能大大提升长者的接受度。试想想如果长者们每次使用一件产品都要换上老花镜;或者产品介面复杂,长者们望着它已觉得眼花缭乱;就算产品如何好用,他们连试用的动机也没有。其实,字体大小、颜色配对,或者是否有声音导航等,这些细微之处都足以影响产品在长者间的普及度。


保障使用权利不被剥削

当我们不强推乐龄科技产品,不逼使长者使用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想深一层,换转角度思考一下,如何令希望使用乐龄科技产品的老友记,不会因为其财政状况以及教育程度,而未能享用乐龄科技产品能为他们带来的好处。如果长者因经济困难而未能负担乐龄科技产品的费用,我们应否资助他们购买呢?近来在社会上正在探讨扩大长者医疗券的使用范围,能惠及长者购买乐龄科技产品,保障基层长者的使用权利不会被剥削。

又例如需要有高速而稳定的网络,以及高质素的电子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的远程健康监测系统,如果长者家中的软硬件未能配合,我们如何协助他们呢?就算解决了软硬件的问题,我们又如何确保独居的长者能掌握系统如何操作呢?这除了牵涉资助层面外,更涉及如何教晓长者使用科技。透过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健康讲座,与其他老友记一起交流心得,不失为其中一个好方法。

总括来说,我们致力投放资源开发乐龄科技产品,鼓励长者使用的同时,还要设法减低因长者间不同的经济、居住环境及教育背景而形成的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所产生之影响。


文:香港都会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健康科学系副教授谈振伟博士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2月11日教育版。

延伸阅读:

邹嘉敏 - 个人化癌症治疗的未来愿景|智凝都会

施庆仪 - 浅谈「个人化医疗」|智凝都会

梁丽芬 - 提升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务|智凝都会

廖泰华 - 认知行为治疗 纾缓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相关症状|智凝都会

黄自鸿 - 文学情感的意义|智凝都会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