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骥 - 气候变化环境下 香港的极端水灾(上)|科研创新
2023-12-04 12:53
2023年9月7日晚上至翌日凌晨,香港和深圳遭遇了破历史纪录的极端暴雨。香港天文台总部1小时录得158.1毫米降雨量,刷新了天文台小时降雨量纪录。当天12小时降雨量超过600毫米,也是天文台自1884年开始有降雨纪录以来的新纪录。
此次创历史纪录的暴雨造成极端水灾,香港多区发生严重水浸,造成重大破坏和财物损失。政府相关部门解释今次极端水灾的原因时称:此次极端降雨为「500年一遇」,而防洪设施只能应付「200年一遇」的洪水。到底,普罗大众应怎样理解「500年一遇」的降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香港又该如何应对极端水灾?
「500年一遇」的暴雨
简单来说,「500年一遇」的意思,500年其实是所谓的「重现期」,也可以称为「频率」,是统计上的概念。频率是指某一特定降雨强度在未来出现的机率。500年「重现期」并不是指500年才出现一次,而是指每年出现这样严重程度的降雨有0.2%(=1/500)的发生机率。一年之内出现两个「500年一遇」的强降雨也是有可能的。事实上,9月7日半夜11时至12时,降雨量达158.1毫米后,暴雨并未停止,9月8日早上7时至8时,又录得1小时103毫米的降雨,该小时降雨强度是「10年一遇」,即出现的机率是10%(=1/10)。
在防洪工程设计中,工程师们需要用客观的标准,对降雨和洪水的强度进行划分。这些标准对于洪水预警、防洪设施设计和城市规划等具有实际意义。譬如,一场历时5小时的降雨,可以选取不同时间长度(比如10分钟、半小时或1小时)的最大降雨强度,用于评估此场降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重现期」。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例如,10分钟内有10毫米降雨量,其降雨强度就是60毫米/小时。
一个地区降雨的「重现期」,是基于该地区长期(一般需要30年)观测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获得。首先,将实测降雨资料,按不同时间长度进行归类;然后对于同一时间长度(比如10分钟)一系列的实测降雨强度,进行从大到小排序,将每个降雨强度应用统计方法赋予一个对应的「重现期」(即「频率」)。最后,分析同一频率不同时间长度的不同降雨强度,获得相对应的专业统计函数,应用该函数获得一条频率曲线。该频率曲线可以延伸到不同时间尺度(比如1分钟),从而获得在该频率下其他不同时间尺度的降雨强度。
洪水严重程度定义
同时,依据专业统计函数,可以推算出不同时间长度上其他频率对应的降雨强度,从而得到其他不同频率的曲线。例如,我们只有60年的实测降雨资料,通过频率分析可以得到500年、1000年的不同频率曲线。此次历史暴雨指的是1小时时间尺度的降雨强度(158.1毫米/小时),对应渠务署降雨频率曲线,是接近500年一遇「重现期」的降雨强度,简称为「500年一遇」的暴雨。
描述洪水严重程度,也是采用「重现期」这一概念,也是应用频率曲线,但是与降雨的频率曲线有根本性的区别。降雨的一条频率曲线,针对的是一个频率在不同时间长度上的降雨强度,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曲线。对于洪水,在地面上的一个位置(通常是河流的一个断面),洪水频率只有一条曲线,用来表达不同频率对应的不同洪水强度。洪水严重程度不仅与降雨强度有关,也与汇水区域的地形、土地利用、前期降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香港山多坡陡,高度城市化;雨水降落到地面上后汇流迅速。很多区域,山坡顶的洪水短短10几分钟就可到达山脚,所以在香港往往可以用1小时的降雨强度,来初步评估水灾程度。由于山坡陡斜,坡面水流速度较快,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滑坡频发,洪水中往往夹带大量泥沙,甚至树枝和其他杂物,堵塞河道或排水管网,造成局部洪水。所以,香港极端水灾的成因复杂,需要加强调查研究。
文: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香港海外学人联合会理事陈骥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2月4日教育版专栏「大学之道」
延伸阅读:
陈嘉玉 - 朝向AI时代:师生、我与GenAI和ChatGPT的旅程|科研创新
李玉国 - 机械工程 在传染病防控及生物医学的应用|科研创新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