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言语治疗模拟诊症纳常规课程 演艺生扮演「病人」 共28个案例场景

2023-11-28 14:40

港大教育学院推出模拟诊症教学计划,马佩雯(中)称,练习有助学生执业前掌握不同性格、病情、家庭背景的病人反应。旁为陈晓欣(左1)及陈祉澄(右1)。苏正谦摄
港大教育学院推出模拟诊症教学计划,马佩雯(中)称,练习有助学生执业前掌握不同性格、病情、家庭背景的病人反应。旁为陈晓欣(左1)及陈祉澄(右1)。苏正谦摄

言语治疗师不止提供治疗,更要以爱心和耐性应对患者的情绪。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与演艺学院合作,推出模拟学习计划,经过两个学年研究及试验,校方于本学年将其纳入常规课程。计划让言语及病理学的本科生与演员饰演的「模拟病人」进行临床诊症练习,学习与不同背景的病人和家属沟通及进行治疗,情景围绕失语症、吞咽障碍等5个学科范畴。

记者 卢嘉颍

「SMART@香港大学语言病理学」教学计划于2020/21学年开始。
「SMART@香港大学语言病理学」教学计划于2020/21学年开始。
计划为就读港大言语及病理学二至四年级的本科生,提供模拟临床诊症练习。
计划为就读港大言语及病理学二至四年级的本科生,提供模拟临床诊症练习。
每节练习约50分钟,涵盖声音障碍、失语症、吞咽障碍等5个学科范畴。
每节练习约50分钟,涵盖声音障碍、失语症、吞咽障碍等5个学科范畴。
期间由演艺学院的演员及演员学生饰演不同年龄及背景的「模拟病人」及家属。
期间由演艺学院的演员及演员学生饰演不同年龄及背景的「模拟病人」及家属。
计划至今共有186名学生及27名演员参与。
计划至今共有186名学生及27名演员参与。

 


港大教育学院与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合作,推出「模拟演员教师(SMART)@香港大学语言病理学」教学计划。就读港大言语及病理学二至四年级的本科生每6人为一组,与由演员饰演的「模拟病人」及家属,进行每节约50分钟的模拟临床诊症练习,期间演员会以生气、不合作等举动「刁难」学生,考验他们处理临床治疗的突发情况及沟通技巧,并即场提供回馈,学生每堂课能针对4个不同情景进行练习。


助学生体验临床治疗


模拟练习目前共有28个案例场景,围绕失语症、吞咽障碍等5个学科范畴,至今共有186名学生及27名演员参与。其中,港大言语及病理学五年级生陈祉澄举例,曾为「模拟病人」进行声音障碍治疗,却因其扶墙大叫的动作滑稽而窃笑,「当时初次接触这项治疗形式,事后反思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出不专业的行为。」
  
曾饰演长者的演员陈晓欣则留意到,部分学生未有解释疗程效果便直接开始,事后向他们解释长者或感不被尊重而拒绝接受治疗。
  
计划于2020/21学年起试行两个学年,本学年起纳入常规课程。学系于试行期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进行练习前后,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逾半学生表示练习能强化他们的临床表现。负责计划的港大教育学院沟通、发展与资讯科学学部副教授马佩雯解释,练习有助学生执业前掌握不同性格、病情、家庭背景的病人反应,有信心面对治疗时的特殊情况,「书本虽然有教真实环境会发生甚么事,但现实却充满很多变数,通过反覆的实境练习便能缩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落差。」
  
马佩雯又指,运用演员进行拟真的训练,避免学生治疗期间不慎犯错而影响真实患者的病情,并于执业前反覆改进临床治疗技巧,「学生久而久之习惯治疗的环境和流程,减低面对真正病人的紧张感,可让病人信靠。」


冀能加入小孩演员
  

学系将邀请五年级生共同设计模拟教学课程。陈祉澄表示,现时「模拟病人」的对象只有成人,期望将来能加入小孩演员,学习处理儿童言语治疗的技巧,如学习处理儿童负面情绪、鼓励他们接受治疗的方法等。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