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副校长随笔|分享朗读乐趣

2022-10-11 15:26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参与高年级同学的毕业典礼,都必定会听到毕业生代表在台上的毕业讲辞。内容虽然已经不大记得,但每位学生代表都必定是以澎湃的感情,加上激昂的语调,倾情演绎,感觉总是有点不大自然,好像有点怪怪的。后来年纪渐长,再有幸被老师邀请参加校际朗诵比赛,经老师训练后,才明白到原来这些都是朗诵的技巧,并不是甚么夸张的表现。原来朗诵是需要声情并茂,有高低起伏,更有停顿转折,音调铿锵有韵,才能令人更为投入。

在课室上中文课,每当教授新课题的时候,老师经常会邀请同学全班一起朗读课文,有些时候更会请同学作个人朗读。那时候,方才发现朗读与朗诵原来又有很大的不同。朗读文章,主要着重文字的准确性、咬字及发音的配合。朗读时未必需要如朗诵般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文章,反而较注重语调的流畅,相对朗诵来得更是自然,那么朗读对学生来说又有甚么好处?

当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首先会从文字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想、所经历或想表达的事情,从内文的字里行间慢慢启发自己思考,从而有助提升联想能力。除此之外,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要留心说话的语速及读音是否正确,口语的表达能力便能藉此慢慢有所提升。常言道──听、说、读、写,这四个技巧其实是相互影响的,当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自然得到提升。如果再配合朗读,便能同时令说话技巧例如声线掌握、语调运用甚至胆量得以增润。

近年发声图书及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章亦大行其道,如果文章得以用声音作分享,除了能照顾不同学习需要及有眼疾的人士外,相信很多长者亦能得到体会文章的机会。

学界与全球人类在这几年共同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在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及口罩的阻隔下,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确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疫情虽然还未消失,但我们更需要重启正常生活,是时候启发及提升学生沟通与分享的能力,重新由原点出发。

香港儿童文艺协会最近举办了一个有意义的活动──香港朗读节,目的就是希望让全港中、小学生一同朗读文章,透过阅读与分享,提升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与能力。这个虽然不是甚么比赛,但却是个值得推广及很有意思的活动,希望多些学童可以一起参加,齐来享受朗读与分享的乐趣!

香港百人童年朗读节
详情请按此
报名:https://reurl.cc/GEy3Np


黄文龙
小学副校长

图: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黄副校长随笔|默书的奥秘

黄副校长随笔|小一新生适应月

黄副校长随笔|疫情下的开放日

黄副校长随笔|又到招生季节

黄副校长随笔|我家孩子确诊了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