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言絮语丨开放高等应用教育 吸纳湾区内地青年

2022-09-22 11:28

香港人口的老龄化、少子化,再加上外移,开始产生连锁负面影响:生产力下降,整体活力减少,经济发展受束缚,政府与社会负担加重……俗语谓之「阴乾」。人力资源顾问指出,劳动力减少的最严重情况尚未出现,当疫情过去,经济慢慢复苏,劳动力的缺失就会凸显出来,「雇主那时候就会感受到痛楚在哪。」

各地面对人口问题,除了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和增加老龄人口就业外,就是按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输入青年人口。美国长期国策是吸纳大量顶尖研究生,以配合其高端发展需要;新加坡锐意建立蓬勃的自资高等教育,大量吸引外地留学生,二十年下来,人口由三百多万增加至五百多万,GDP快速增长,星港两城比较由百分之五十三,到今日,超越香港百分之八。

香港提出成为国际教育枢纽的目标逾二十年了,自资高等教育政策也推出了二十年,迄今自资院校仍只能录取整体学生人数一成的内地、澳门和台湾学生,但其他地方的外地生则无上限,个中理由,难以理解。从另一角度看,特区政府其实并不担心自资院校招收大量非本地生,只是不容许港专这类院校招收大量的内地、澳门和台湾学生。从今天发展大湾区的国策,也从香港自身的人口问题来看,现在是时候修改了。

华人社会「望子成龙」的文化,加上不完善的市场,家长、中学师长都以子弟入读有「大学」之名的学士学位课程为首选,形成扭曲现象,想政策制定者也清楚。例如,台湾当局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时,把所有的「专科学校」,全部改为「科技大学」。在台湾政府大力推动下,香港不少中学也大力推动其毕业生赴台升「大学」,一时成为风气。

香港做法与外地不同,因此,自资高教课程的大户是公立大学的自资部门,她们更主力开办以接驳大学为目标的通用副学士,开办应用性高级文凭的自资院校,绝大部分是独立自资院校。各国吸收移民都以有一技之长的专才或技工为首选,香港吸收的外地学生,应该是着重于应用性的高级文凭或学士学位课程。电邮:[email protected]


陈卓禧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9月22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图: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卓言絮语丨给香港灌注活力

卓言絮语丨异乡故里情

卓言絮语丨欧洲这个冬天不好过

卓言絮语丨「公众利益」与「非法行为」

卓言絮语丨寻前程一字记之曰「诚」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