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孩子发脾气

2022-08-22 11:27

作为家长,相信都非常有共鸣,育儿其中一项挑战,就是在孩子发脾气时仍然保持冷静,以温柔的态度包容孩子的强烈情绪,以耐性慢慢讲道理、设定界綫。以下尝试整理一些可行方法或技巧,与读者交流一下。


调节情绪三部曲


1. 事前准备

家长要处理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在他们发脾气当下才开始出招的。孩子处于强烈情绪之中,很难会听得进道理或者冷静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预先做心理教育准备,例如和孩子阅读关于情绪的绘本或电影。笔者想起绘本《彩色怪兽》,教导小读者分辨情绪;电影如《反转脑朋友》,触及不同情绪的功用;《熊抱老友记》亦有提到压抑情绪会带来情绪爆发,深呼吸及静观可使人放松等情节。家长可藉此预备孩子的心理,到他们真正发脾气时,再提起已经教过的情绪管理技巧。


2. 发脾气当下

家长可以避免在孩子发脾气当下以自己的怒气去回应,反而尝试在旁冷静地描述孩子的身体反应和可能感受,让孩子觉察到自己当下的状态,然后才能够慢慢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家长可以在孩子闹情绪时,在旁表达:「我看见你面孔和耳朵都涨红了,眉头紧皱,握紧拳头,肩膀也是紧紧的,发脾气好辛苦呢……」,当孩子听到家长的描述时,就可以把注意力回到自己当下的身体反应和感受上,或者可以慢慢放松眉头、肩膀和拳头,暂时离开太过绷紧的作战状态。

这时候,家长可以把之前教过的平复情绪方法再次提出,例如:「请你现在尝试深呼吸,看看会否没这么辛苦?」有些孩子觉得深呼吸比较抽象,可能会拒绝,并且回应:「唔呼吸!」那么,家长可以尝试一些较具体的、有节奏的方法和语句,让孩子慢下来,例如邀请孩子慢慢由一数到十,或者唱一首歌,这些都是让孩子慢慢平复的小点子。


3. 事后检讨

在孩子发脾气之后,家长可以与孩子回顾一下刚才他/她是怎样帮助自己调节情绪。例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刚才你由发脾气到很快让自己平复下来,非常厉害呢,可不可以告诉我这过程中你是怎样帮助自己的呀?」当孩子尝试去整理自己调节情绪的步骤和内容,就可以让他/她增加意识,储存记忆,当下次再发脾气时,就可以让这次的经验更容易被应用了。

以上提到的调节情绪三部曲虽然不是魔法棒,但仍希望家长可以有所参考,与孩子多次练习后,效果可能更佳。


文︰Kelly妈妈(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8月22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


延伸阅读:

亲子育儿|学年完结回顾

小手牵大手|父母的心理分工和合作

亲子育儿|分离从来不易(下)

亲子育儿|分离从来不易(上)

亲子关系|避免情绪错置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