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思维 让学生不断进步

2022-04-25 12:44

「成长思维」,一个近年在教育界经常听见的名词。怎样才能成为一所有「成长思维」的学校呢?是否阅读杜维克博士(Carol S. Dweck)的名著《心态致胜》(Mindset)便可以呢?当然细阅杜维克博士的名著,能了解心态「致胜」关键的重要。杜维克博士经过长年对不同群体的研究,发现人拥有两种心态:「定型心态」及「成长心态」。拥有「定型心态」的人,总是急于追求证明自我,将所有成果二分为成功或失败;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则是乐观看待自己的特质,将个人质素视为起点,认为可以凭藉努力、累积经验和他人的帮助而进步,达至成长。

细阅名著,只是一个起点,重要的是实践,而实践很多时始于个人经验。大概四年前,笔者因着健康的缘故,须多做运动,但自身并非运动健将,也不「享受」运动,所以总觉得是莫大的挑战。最终,笔著选择了一般人认为最简单的运动开始——跑步(事实上,这并不简单呢)。

起初跑一公里已气喘吁吁,但我提醒自己,运动对健康有帮助,要坚持!所以便先为自己订立一些较容易达成的目标,例如,不考虑步速,以完成某一距离为限,再渐次增加跑距,这让我经历小成功。小成功带来更大的推动力,驱使自身跑得愈发起劲。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困难,但要坚持不懈,并与同路人多分享,多了解不同的方法,改善跑步的表现。最后,笔者从「低」起点,藉着努力、累积经验和他人的帮助而进步。今天,我享受跑步的乐趣,也能跑得更快、更远。

书本的知识,加上自身的经验,最终成为个人教育的信念,就是确信每个学生的特质、起点不同,各有高低,但可藉着努力、累积经验和他人的帮助而进步。作为学校,我们的使命就是要为学生架设平台,营造环境,帮助学生寻获正确的方法,让他们藉着努力而得着进步。这样,学校就能成为「成长」的地方。


林治彬
本栏由香港津贴中学议会校长撰写;本文作者为灵粮堂刘梅轩中学校长。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4月25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原文标题为〈成长思维〉。


延伸阅读:

实践虚拟实境教育 培育资讯素养

津中乐道|用最大的爱心作最小的事

如何设计出色的课堂

疫情下的校园生活 中学校长:失去了见学生的乐趣

津中乐道|掌握今天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