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室|考小学

2021-11-23 11:50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因为女儿已经远离小学阶段,对现时报读小学的情况不甚了解,所以上星期特意邀请了几位家长分享。

其中一位家长为子女报了「升小预备班」,学费高达二万多元。问其原因,原来是家长工作忙碌,无暇为子女准备,所以付钱解决问题。我体谅家长苦处,但究竟值不值这个价钱呢?家长心中无数,只知网上口碑,无实际数据验证,用钱买心安。有朋友暗忖自己也是长期做家长及青少年训练,岂容错失如此商机?详问内容之下,原来长达二十堂课,朋友立即打退堂鼓。究其原因,她笑说没有精力捱足二十堂,我却想到大人已经如此,更何况五、六岁的小朋友?我推断这些课程一定很精采,否则小朋友断不可能上足几个月,可惜这位家长志在「托管」,对内容几近一无所知,我亦无从评价。

另一位家长担心子女派不上学校,除了参加「大抽奖」(统一派位),更是私校直资通杀,前后报了超过十所。家长问我是否太多,我回答:「是你太多钱吧!」多数学校会因应校历集中在十月底至十一月初的周末面试,即是撞期机会甚大,随时浪费至少一半报名费。果然开口中,家长说其中几次面试时间相距一小时,需要「飞的」。小朋友精力有限,短时间内左奔右飞,心情不爽,表现自然在水准以下。报得愈多,失败愈多,成败自有因果关系。家长反问我报校策略,我的建议就是适可而止。甚么是「适」?综合过来人经验,三至五所已是极限,太多只会令子女厌战,处理不好更可能引发家庭冲突。

作为过来人,深明父母紧张的缘由,太过大仁大义的说话,我没有启齿,但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入了心仪学校,亦未必可以担保子女的未来,与其终日患得患失,倒不如以「平常心」视之,把多出的精力用来和子女相处,又或发掘他们的兴趣,回报可能更大。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10时至晚上6时)

Peter Sir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Peter Sir。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1月23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家长教室|BB波士要话事

家长教室|你是我的Peter Pan

家长教室|停不了的自责

家长教室|父母的三个角色

家长教室|打风落雨下的家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