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疫情下的艺术教育

2020-06-11 11:04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艺术源于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不少人的生活秩序皆受到影响,但艺术活动却没有因为展场的关闭或展览的取消而停摆,反而发展出一种新的路向——虚拟艺术展览。

在这科技发达的年代,网络成为少数不受疫情影响的平台,就连英国街头艺术家Banksy亦在社交平台上与网民分享他在家工作时所创作的作品。同样,虚拟艺术展览亦成为实体展览的一种延伸,例如Google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合作,以Google Arts & Culture为平台,将逾百万件艺术品以虚拟的形式展示,让大众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通过电子产品去欣赏不同大师的作品。虽然难以感受到在临场观看艺术品的澎湃,但亦不失为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项。

现今的视觉艺术课程中,除了艺术创作外,教师亦会将艺术评赏作为课业之一,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及认识不同时期和流派的艺术作品,激发其想像力,并从中学会自主学习。疫情肆虐下,网上教学成了视觉艺术科教师的新挑战,在重视双向教学的层面上,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在家创作时材料和媒介的限制外,学生的参与度及回馈亦非常重要。在不能面授的情况下,相信不少学生会觉得评赏艺术作品的部分过于乏味,毕竟少了小组互动和分享的环节。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活用现有的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以个别的虚拟艺术展览作切入点,让学生自行发掘一至两份最深刻的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特色,并在网上平台与同学分享,以确保每位学生对于及后要介绍的艺术流派或艺术家有一定的认识;而教师则可在整合学生的分享后进行网上教学,并就学生的观点给予适当的回馈,及后再辅以艺术创作作为延伸。

疫情下的教学不论对于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挑战,但庆幸我们生于这资讯流通的时代,在家学习的掣肘才得以减少。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亦是一个机会让大家去反思新媒体在教学上的定位,以及日后发展的路向。

黄思棋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小组成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6月11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