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香港慈善新路向 令社会至世界受益

2023-09-13 00:00

香港赛马会日前宣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希望藉此搭建平台,集思广益,促进公益慈善事业构想出崭新服务发展路向,应对当前本地以至全球社会一些问题,造福社群。香港有乐善好施的传统,又拥有良好法治,若能吸纳更多慈善机构和资金,令公益事业更上层楼,有助建设成为国际慈善中心。

马会主席利子厚在一个国际慈善论坛上,承诺拨出50亿元作为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院集智慧、善款和行动于一身,在本地、内地、亚洲,以至全球层面提供可靠而领先的公益慈善知识,涵盖不同界别的知识和发展指标,以加强香港在慈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集思广益研资源投放最佳方案

马会作为本港最大慈善公益资助机构,成立研究院,目的是将公益事业提升到更积极主动的新水平。慈善(charity)和公益(philanthropy)在中文字词虽然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但两者仍存在区别,前者是出于一时情感善心冲动,例如发生突大天灾时,大家愿意慷慨解囊捐钱帮助有需要人士;后者除了捐赠外,还涉及以策略目标、有组织条理地行善。这意味马会并不再满足于现时将钱捐赠给受助机构,而是希望能更有效地投放资源,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才能助弱势社群脱贫,建设更平等社会。

事实上,比尔及梅琳达.盖兹基金会是全球最大型私人公益慈善机构,盖茨以身作则捐出大部分身家给基金会,将钱投资在涉及健康、教育、扶贫等方面,例如研发专治困扰发展中国家民众的肺结核和疟疾疫苗、资助对粟米和水稻耐旱耐水品种研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对气候暖化。由于其行善有长远战略目标和实现方法,普惠全球穷人,成功游说股神巴菲特及其他好友也捐出身家行善,建立更大慈善网络,把资金大规模地运用在改善人类长远福祉,并夥拍近年冒起的公益慈善研究院一起行善,令公益事业别具意义。

香港从来不乏慈善家和慈善机构,即使有富豪也成立慈善基金,但单打独斗的成效始终不及将资源汇聚一起。马会今次趁主办国际慈善论坛之便,当着来自全球1600多名慈善组织、学术界、商界和政府代表面前宣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明显是搭建平台,与世界各地业界加强交流,学习东西方行善经验,取长补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并与其他基金会合作,通过案例研究、联合策动共同捐助项目,整合和宣传可靠公益慈善领域知识,吸引更多富豪愿意投身公益事业。再加上香港有一流金融服务业和良好法治,可为来港成立家族办公室的富豪提供专业服务,让对方更愿意将部分资金投放在社会公益事业上,促进社会进步。

研究院同时将会与本港及国际大学、基金会和智库合作,就慈善界共同关注的议题,如气候暖化、扶贫减灾等问题上进行研究,在集思广益下归纳出一些可行方案,便可寻求相关公益慈善基金会投资,务求能募集到更多资源在应对当前最逼切的挑战,并更有效将资源分配在教育、医疗方面,让更多弱势社群受惠,有助实现构建更公平社会目标。
提升受助机构透明度专业能力

研究院在制定方案时,除了要求受助慈善机构财务高透明度,确保每一分钱用得其所外,更要提升其工作人员的技巧和能力达到专业化,强化香港在公益慈善的影响力,令内地和亚洲区其他慈善机构来港取经,不但可助对方提升公益事业质素,更有助提升本港成为国际慈善中心的形象。

公益慈善研究院是马会提出的新猷,值得鼓励,至于能否提出崭新点子改善本地以至区内民众福祉,大家可乐观其成。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