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公」叫卖 噪音大研罚1万

2023-08-11 00:00

环保署建议修订《噪音管制条例》,加强管制店铺及商贩使用扬声器作叫卖。
环保署建议修订《噪音管制条例》,加强管制店铺及商贩使用扬声器作叫卖。

(星岛日报报道)环境保护署建议修订现有《噪音管制条例》,加强管制店铺及商贩使用扬声器作叫卖,并设立定额罚款1万元的机制等。《星岛》记者昨日到深水埗查察,发现在鸭寮街与北河街一带有多间商铺使用喇叭协助叫卖商品,噪音水平达92分贝,亦有菜档使用大声公宣传特价优惠、吸引途人注意。有档主认为叫卖属地区特色和传统,形容罚款1万元是「赶尽杀绝」,预计生意会减少七至八成。有市民就赞同应加强罚则,望可减轻对居民的滋扰。
售卖电视盒子的职员陈先生表示,现时已「无乜生意」,「嗌都无人买」,且若声音太大会引致附近居民投诉,认为一般叫卖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他又指,叫卖是鸭寮街的特色,不应被扼杀。若实施1万元的罚则,直言会面临「执笠」。
记者鸭寮街实测最高达92分贝

售卖花洒头的档主刘先生直言若实施新罚则,生意将大减七至八成,指不用咪高峰和喇叭难以向客人介绍产品,途人经过亦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他指若「一嚟就罚1万」太严苛,可限定发生某分贝以上才算是违规,会较易让商户适应。

深水埗居民李小姐直言「喺屋企周不时都听到嘈音,不分早晚都有」,认为新罚则有阻吓性,对居民是好事,指做生意不需要靠叫卖,「路过都想快啲离开嗰个有噪音嘅地方」。

市民梁先生也赞成罚款,认为公众地方「成日开住个大喇叭嘈喧巴闭」很滋扰,1万元罚款有阻吓性,足以让部分商铺「收声」,减少对楼上居民的滋扰。但他不认同罚款一刀切,建议可先用仪器量度,超过某一个分贝就给予警告,第二次再犯才罚钱会较合理。

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直言政府的建议「莫名其妙」。他强调,绝对明白个别商贩在户外地方不控制声量,随意使用扬声器,十分惹人反感,需要严肃处理,「教而不善者,绝对要加强打击」。然而现行法律已可对违规人士罚款5000元,问题在于执法力度是否足够。

他又称,香港是自由经济市场,现时经济仍在复苏阶段,政府都希望「做返旺个市」,反问政府推动「开心香港」,「到底是想静静地搞,还是热哄哄地搞呢?」一些市集都在公众地方摆卖,要生意好当然要大声叫卖才有气氛。

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表示,邻近商贩及部分居住在低层的临街基层群体均苦不堪言,经常受到商户的扬声器或真人叫卖的噪音滋扰。不过她也担心禁止使用扬声器会影响小商户的生意,建议可分时段禁止使用。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