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谘询掀论战 环保议题惹火应理性讨论

2023-03-31 00:00

港府就明日大屿的交椅洲人工岛项目和计画修订《保护海港条例》谘询公众意见,两者均涉及填海工程,环保人士反对声音不绝于耳,而发展局亦罕有地与环团展开隔空骂战。自回归以来,填海造地一直是争议性话题,当局要成功开展填海工程,须从科学、现实需要和财务可行性三大方面加强解说,释除市民疑虑。

交椅洲人工岛公众谘询今天结束,过去多天,环团绿色和平先联同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发表意见,指受海水上升影响,人工岛可能有被海水淹没风险,而当局以增设海堤和设立缓冲区应对极端天气,是「外行人管内行人」,完全不知道水位上升引起各种工程的费用,犹如将钱掷进无底洞。绿色和平其后邀请经济学家关焯照发表报告指,即使人工岛的卖地收入符合预期,并成功发债融资,库房最快在5年便被掏空,促请政府撤回明日大屿,优先发展棕地。

发展局在网上不点名还击说,难以期望没人反对填海,并指填海会掏空库房说法欠缺客观基础,亦流于武断,强调5,800亿元造价只是粗略估算,参考性质相近的工程项目单位价格,需进入工程设计阶段后,才能作更全面造价估算,强调目前问题不是应否填海,而是如何将填海工程做得更好。
修例拆墙松绑优化海滨发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发展局日前向立法会提交修订《保护海港条例》文件,建议维港以内涉及不多于3公顷的临时填海和不多于0.8公顷的16类永久填海,如海堤泳池、观景台、登岸台阶等,可豁免于「不可填海推定」原则。

根据现时条例,要在维港填海,须符合两个条件才能进行,即具有凌驾性的公众需要,以及没有合理替代方案。然而修例建议剔除不可替代字眼,毋须再提供有力和令人信服证明,只须司长批准便可,环团指有关建议令填海限制变得太宽松,恐怕引发很多人申请小规模填海,涌现大量又长又窄的填海地,影响维港面貌,并质疑此举是为将来交椅洲填海铺路。

现行条例不准在维港填海的门槛定得太高,不但影响大型基建工程规划,也窒碍许多小规模填海。当局现在针对问题所在,拆墙松绑,以便一些影响轻微的小型海港改善工程得以展开,提升海滨畅达性和增加公共空间,而大规模填海仍要证明具有凌驾性公众需要。当日制订条例原意是保护维港,避免海港变得愈来愈窄,并非让海港原封不动,任由海滨设施老旧,修例只是完善整体海滨规划,集中发展海滨长廊,增加维港的魅力和活力,让市民享受海滨长廊带来的休憩乐趣和便利。

事实上,环保近年日益受到重视,填海会影响海洋生态是毋庸置疑,但环保人士不应因此便立场先行,坚决反对填海。本港缺地,导致房屋供求失衡,楼价高企,市民住得细,住得贵,目前有逾21万人蜗居在劏房,急须改善居住环境。觅地建屋是当前头等大事,在众多选项中,填海造地最具经济效益,不涉及收地赔偿,造出的一大片土地方便日后城市规划发展,既可兴建更多公营房屋,让市民可住大些、住平些,让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又可提供更多地方供商业发展,提升本港竞争力。
须从整体利益看待勿只讲保育

面对环团的质疑声音,政府应邀请一些世界知名专家,从环境工程、水文学方面评估人工岛应建造多高的海堤,足以抵御4至5米高的海浪,提供数据来释除环团对极端天气来袭的疑虑。同时,当局亦可考虑港英政府时代以公私合营方式,发展如沙田新市镇模式,由发展商承担填海费用,换取若干比例土地发展权,便可减轻财政负担问题。

不管是交椅洲人工岛,抑或《保护海港条例》修订,相信政府已努力在经济民生、保护海滨发展和保育之间取得平衡,市民应从整个社会福祉来看待填海问题,勿立场先行,应逐个个案审视,该支持的便支持,该反对的便反对。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