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减废政策需设短中长KPI

2023-02-16 00:00

近日政府发表最新的2021年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随着废物收费的来临,市民亦会开始重视固体废物监察报告的内容,笔者认为有效处理都市固体废物是公共治理的其中一项重要绩效。最简单是先留意报告中3个数字:人均弃置量、回收率及堆填数字。相比2020年,2021年的回收率由28%升至31%、以堆填方式处置的废物由72%下跌至69%,可是人均弃置率则由每日1.44公斤回升至1.53公斤。换句话说,整体废物量增加,被视为减废指标的人均弃置量也回升。虽然整体堆填率有下降,但数字还是占69%,处于高水平,普遍废物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地区都在10%或以下,因为废物都去了回收及焚烧。而香港整体回收率有32%,其实算是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值得注意是塑胶回收率只有6%,比世界平均塑胶回收的12%低一半。
人均弃置率不跌反升

2021年初发表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中期目标是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后,人均弃置量将较2020年逐步减少40%,即约0.9公斤,回收率上升至55%。新蓝图更期望2035年达「零废堆填」,若能达标将会取得亮丽的成绩表。然而2013年时任环境局也曾发表10年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目标也是在10年后即2022年,减少40%的人均弃置量,但结果人均弃置量不跌反升至1.53公斤,回收率则下跌5%,结果与目标相差太远。由此可见,订立10年目标的监察成效存疑,政府5年一届,10年的绩效指标是太远。笔者认为是需要有中期,甚至短期至一年的政策目标,或者政策时间表,这样才有时间性限制和切实执行的动机,目标也会订得切实可行及具可量度性。

政府的最新蓝图提到废物收费后会有显著的减废成果,笔者对此有所保留。以胶袋税为例,2015年实施后除了录得首年弃置量跌幅外,第二年开始逐年回升,当局解释是市民已习惯了收费水平所致,尤其是香港废物收费水平是其他地方的三分一,以收费令香港市民减废的经济诱因实在不强。笔者认为很大机会重蹈胶袋税覆辙,市民习惯收费后废物量不跌反升,这样中期目标40%减废就会失败,但如果我们等到2035年完结才检讨政策,那香港岂不是又浪费了10年?
黄頴灏
民主思路理事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