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尾量突破1.8万伙按年升35%

2022-12-15 00:00

本报统计,现时货尾量以启德区最多,涉逾2200伙。
本报统计,现时货尾量以启德区最多,涉逾2200伙。

(星岛日报报道)今年新盘受到疫情及加息两大因素夹击,发展商推盘「被逼」押后或延期,不少新盘推出进行首两轮销售即告停止,令积压的货尾单位数量日渐攀升,本报统计,现时新盘货尾量已突破1.8万伙,较去年12月底约1.36万伙,按年上升35%,当中以近年九龙区主要供应库启德区涉及货尾量最多,有业界人士表示,今年首季及第4季均受到疫情、加息等因素影响,发展商推盘步伐放缓,甚至暂缓推盘,令最近2个月新盘销售徘徊在低水平,相信情况将持续至明年1月底。
新盘11月及12月销售成绩再度陷入谷底,其中11月全月仅售出约225伙,本月至今更只有不足100宗成交,令新盘货尾量亦大幅增加。本报统计,新盘现时货尾量已突破1.83万伙,较去年12月底只有约1.36万伙,按年大升约35%。各区货尾量当中,以启德供应重镇涉及单位最多,本报粗略计算,现时区内货尾单位合计超过2200伙,其他货尾量较多的地区包括元朗,涉及逾700伙,将军澳及西九龙亦分别有逾600伙货尾单位有待承接。
启德区涉逾2200伙货尾

新盘今年销售在首季及第4季均受到重挫,今年首季受到第五波疫情爆发,每天确诊人数多达逾5万宗,本港经济活动几乎停顿,卖楼活动亦受到影响,令今年2月及3月份新盘销售跌至一手新例后的按月低位,仅录得百馀宗成交,其中2月份新盘交投更只有120宗,情况近年罕见。

第2季开始,随疫情缓和,发展商积极推盘,市场气氛亦逐渐复常,新盘销售按月大幅飈升,直至今年8月更造出逾2000伙单位的佳绩,惟情况亦随美国踏入加息周期改变,连番加息令本港息口市场受压,经过两度加息后,楼市气氛亦随之急降,踏入第4季楼市更进入冰封状态,11月及本月新盘销售再次陷入低谷。

事实上,新盘货尾量今年逐步攀升,由去年12月底只有1.36万伙,至第2季尾已上升至1.5万伙水平,虽然8月新盘交投急升至超过2000伙,但无助货尾单位回落,直至11月底,货尾量已升破1.7万伙水平,直至现时货尾量进一步上升至逾1.8万伙。
买家观望情绪浓厚

最近两个月新盘销售虽然仍有全新项目登场,但受到大市气氛影响,销售成绩较第2季及第3季已相距甚远,买家观望情绪浓厚,每天成交由过往逾10宗以上,萎缩至每天只有零星成交。

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表示,今年新盘受到楼市大环境影响,令销售成绩欠佳,当中以首季及第4季销售最受影响,首季主要受到第五波疫情爆发影响,令新盘交投大幅萎缩,发展商被逼搁置推盘,但首季交投合计不足1000宗成交。踏入第4季,新盘更受到加息及疫情两大因素夹击,楼市更跌至今年谷底,迄今只录得600馀宗成交,情况较首季更差,以致大量货尾单位积聚,相信在楼市气氛未有大幅改善,发展商推盘步伐减慢情况,将维持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圣诞节即将临近,加上政府放宽入境检疫措施,不少港人外游,明年1月尾便是另一个大节日农历新年,相信发展商放慢推盘情况将延续至明年1月底。
节日不少港人外游

有业界人士指出,楼市不但受加息及疫情等因素影响,踏入第4季全球经济亦出现不景气局面,买家观望态度浓厚,令入市意欲大幅下降,以致新盘交投跌至低水平。

中原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陈永杰表示,当政府正式放宽防疫措施后,将增加买家及业主对后市信心,预料短期内楼价仍有调整空间,楼市呈「量升价跌」情况,其后楼价有望止跌回稳,甚至重拾升轨。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