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迎经贸变局 保金融优势

2022-10-04 00:00

香港在国际金融的地位一直备受赞誉,与纽约、伦敦齐名「纽伦港」,代表着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在最近一个排名报告中,纽约和伦敦续稳居全球第一、二的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下跌一级,第三位被新加坡取代,引起坊间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弱化的忧虑。其实,比起短期排名的起跌,我们更需要正视的,是如何在全球经贸大变局中做好准备,长远巩固金融业的竞争优势。

是次英国智库Z/Yen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总得分较上次高十分,惟新加坡的得分升幅更大(十四分),以致香港最终得分较新加坡落后一分。不少人认为这次香港被挤出三甲,只是受疫情的短暂影响,随疫情退却,经济和金融活动逐渐复常,香港的排名将会再次回升。这种看法固然有其理据,因为香港金融业的基本优势未有改变,包括法治、基建、人才,以至与内地连系的巨大商机等。
通关复常保竞争力

虽然香港的底子稳固,但是在不进则退的国际金融竞赛中,绝不能光吃老本,必须与时并进。首先,严格的防疫措施维持得愈久,对国际竞争力的打击就愈大。特区政府把入境检疫放宽至「0+3」,是迈向免检通关的一大步,惟尚未能与其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看齐。从近期各主要商会调查和媒体报道可见,已有一定数目的企业、投资者和人才离港,日后全面通关能否失而复得,始终是未知之数,所以尽快恢复免检通关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在努力争取复常的同时,更要为高度不确定的全球经贸格局做好准备。当我们看到疫情终结的曙光时,其他影响着经贸发展的因素却未见缓和,部分更有激化的象,包括中美角力、俄乌冲突、去全球化、高通胀和能源危机等,金融业该如何应对新形势?
灵活应对新形势

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加速了经贸的去全球化,或会导致香港与欧美等传统市场的经贸合作受到阻碍。金融业需要灵活调整策略,开拓更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特别是内地和亚洲。在「区域全面经济夥伴关系协定」(RCEP)之下,内地与亚洲地区的经贸关系将更趋密切,为金融业界提供更多业务机遇。另一方面,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亚洲地区的IPO筹集了一千零四十亿美元,占全球六成八,但期内香港在亚洲地区IPO的市占率只有百分之七,反映我们需要继续在相关领域再加把劲。

同时,香港亦要加快新兴金融领域的发展,包括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以及发展金融科技,结合实体经济的数码化发展,推动金融机构与初创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焕发生机,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李民斌
全国政协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