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来自黑头山的讯号:庇力乞洋行国籍随意转换

2022-10-03 00:00

一九○○年代初的讯号山。
一九○○年代初的讯号山。

位于尖沙嘴东南的讯号山,高度约四十米,原本是岸边海角上的一座小山丘。由于从海面远望,这座小山丘貌似一大包横放于平地上的白米,因此又被称为「大包米」。一九○七年,皇家香港天文台在此兴建了一座讯号塔,以取代原位于水警总部的报时塔,并于一九○七年至一九三三年间,向维多利亚港内的船只报时,遂由此得到「讯号山」之名。现时坐落于讯号山上的讯号塔于一九八○年由市政局复修,但从其碑记显示,大包米的英文名称是「Blackhead Point」而非粤语直译的「Tai Pau Mai」,背后又有甚么原因呢?

原来这个名称源于德资庇力乞洋行于一八八六年至一九○○年代初在此地段,设置占地辽阔的码头及仓库。一八五五年,来自普鲁士斯德丁市的施华哥夫(Friedrich Johan Berthold Schwarzkopf),于广州黄埔创办F.Schwarzkopf Co.,销售船舶用品;无论是一根针、一个锚,还是一瓶莱姆酒或一桶饼乾,都一应俱全。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一八五六年爆发,广州的排外情绪高涨,施华哥夫开始在香港鸭巴甸街街尾海边建立仓库和办公室。一八六○年九月,该公司宣布已将其船舶配件、制帆等业务迁至位于皇后大道西的总行。与其他来港经商的非英资公司不同,娶了英籍妻子的施华哥夫甚至将公司名称「英式化」,改为F.Blackhead Co.(庇力乞洋行);德文Schwarz和Kopf的意思分别是「黑」(Black)和「头」(Head)。

创于黄埔 销售船舶用品

庇力乞洋行在香港发展迅速,并不断将业务多元化,除了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还为来港靠岸的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俄国海军提供船舶用品。一八八六年,该公司在尖沙嘴的庇力乞角(Blackhead's Point)设立码头及仓库,并在一八九六年于筲箕湾开设香港首家肥皂及梳打厂,聘用约五十名华籍工人。该公司曾是欧洲资本在香港的唯一制帆商,并在一九○五年庆祝创业五十周年时声称是香港最大的煤炭贸易商。

一战后资产遭清盘拍卖

一九○○年代初,由于兴建九广铁路,大包米周围开始填海,庇力乞洋行于一九○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将其位于尖沙嘴的土地转售及移交香港政府。同时,该公司在其筲箕湾肥皂厂旁的大型现代仓库落成,并设有可趸藏数千吨煤炭的屯煤所。

庇力乞洋行的国籍隶属一直模棱两可,它在香港的总行被宣传为英资,而在德国租借地胶州(青岛)的分行则为德资F.Schwarzkopf&Co.(顺和洋行)。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一九一四年爆发后,该公司被香港政府视作德资公司,其资产遭清盘拍卖,在战后「黑头山」并未能东山再起。
杨竹 香港志地方中心 《香港志.经济部类及社会部类》编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