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施政报告》中价值教育
2021-10-27 00:00今集再讨论《施政报告》教育问题,特别是一根非常重要但有并不显眼的部分,这就是《施政报告》的第一百四十八段,原文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建立学生正面价值观和态度,教育局近年通过「优质教育基金」设立拨款计画,支援学校推展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积极面对逆境,建立正向思维。针对网络假资讯的不良影响,我们加强培养师生媒体和资讯素养,并善用「优质教育基金」支援学校推动媒体和资讯素养教育、教导学生辨别资讯真伪、建立慎思明辨的能力、巩固价值观教育。
所谓「内容自决」,意思是到底教甚么价值观元素,纯粹有申请的学校自行决定。本来也是合理,毕竟教会学校和非教会学校之间,彼此的价值教育并不完全相同。不过,人类社会和「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总有若干的价值理念是普遍适用于全部学生,例如,「一国两制」原则这也是一种价值观,这就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例子,总不能让学校自己理解甚么叫做「一国两制」,继而各自申请QEF来推动各自对「一国两制」的理解。这是甚么逻辑?
更加重要的是,可做可不做。既然是申请QEF来做,换言之,我不申请,就不用做了!价值教育、正向教育不是一定要做的吗?怎么变成可做可不做?用QEF来鼓励学校去做优质教育的尝试和实践,其实这个思路中间有个bug:如果某学校某老师很有教学动机去尝试新的教学,但又缺乏足够的资源,那么QEF就能帮助解决问题;但如果学校和老师根本没有任何动机动力去作新的尝试,那么这笔QEF根本不能成为诱导他们去尝试的诱因,说白了一句,这钱又不是变成个人的奖励,不想做的,不仅不会申请QEF,甚至最好教育局不要拨款要求学校老师去做,有钱,意味着有额外工作。
因此,单凭QEF,几乎不能推动不想动的学校和老师去尝试。QEF,只能助人自助,但不能道之以政。如果局方真的觉得某些价值观教育必须要全港推行之时,正确做法应该是全面推行,全面拨款。
其次是媒体和资讯素养教育,帮助学生辨别真假资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项目,但是,为甚么又是以QEF方式来推动?中小学老师极少来自新闻传理系毕业的,说句难听些,自己都未必有信心能够做到区分资讯之真假,更遑论自编教材去教学生如何辨别。许多知识都是专业知识,不是常识通识,不能假「校本教材」之名,而行「土法炼钢」之实。应该召集相关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制定统一而合理的课程,是完全需要的。
邓飞
中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