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冀退役运动员成企业生力军

2021-09-26 00:00

今届东京奥运勇夺铜牌的李慧诗转战陕西第十四届全运会后,先后夺得一金及一铜,再度振奋人心,成为香港人的骄傲,团结港人齐撑港队。运动员是年轻人的榜样,借是次体育热潮可让社会重拾体育运动、重新认识运动员。运动员经年累月大量重复训练,没有惊人毅力实难以持续,身体质素极佳外,更锻炼出「吃得苦中苦」的能耐。落场比赛关键是技术与战术,必须有冷静且转数快的头脑,细心分析对手的即场表现,迅速调整战术及心态争胜。这些特质能于赛场致胜,同样有利事业发展,跨过重重挑战取得佳绩。

一些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身经百战,锻炼出永不言败的精神,退役后投身职场肯搏肯捱,也可再度爆发潜能闯出一片天,为社会、为企业带来正能量。以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混双冠军陈念慈为例,她○六年起担任香港赛马会见习骑师训练学校校长,成为该校史上首位女校长,多年来虚心学习,用心钻研管理之道与赛马知识,为该校带来不少创新意念,当中肯定付出不少努力,才备受各界认同。

前香港男子棒球运动员李一强九十年代退役后并非一帆风顺,最初担任棒球教练,收入并不稳定,后来一位金融企业高层赏识他在棒球场上表现认真而聘用他。他从零开始学习金融知识努力进修,并克服重重难关终捱到出头天,现已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金融企业的主管。前香港田径及划艇队运动员倪文玲凭个人努力,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目前为屈臣氏集团(亚洲及欧洲)行政总裁。

上述退役运动员在未有政府支援前因个人际遇而能拼出成就,但个人际遇各不同,政府应加大力度帮助退役运动员,为其开拓更多出路,让其发挥潜能。特区政府资助港协暨奥委会○八年成立的「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画(HKACEP)」,现向退役及临近退役运动员提供就业、教育、生活技能及谘询服务的支援,包括生涯规划、工作配对、实习生计画、学习夥伴计画、教育谘询和讲座、奖学金计画、综合英语课程、生活技能工作坊、体验体育活动统筹工作等。至今为五十个体育总会七百九十一名运动员提供支援,但聘请运动员的企业仍然不多。

香港全职的精英运动员目前约有五百人,过去三年每年约有五十至七十名运动员参与「退役运动员转型计画」寻觅出路。虽然计画下的退役运动员均获学校或体育机构聘用,然而「转型」不应只协助找一份局限于体育界的「工作」,而是应提供多元化的出路,让其找到能全心全意奋身投入的事业。每年退役的运动员并非天文数字,建议政府鼓励更多企业及机构聘请退役运动员,例如为雇主提供补贴,可参考「保就业」计画的安排;提供税务优惠等诱因,让更多人,尤其家长们,看到当全职运动员不是一条「倔头路」。

十分高兴行政长官表示乐意聘用退役精英运动员加入公务员团队,相信除了纪律部队,运动员也适合各部门各职系,这也为企业聘用运动员起牵头作用,有利将体育文化带入职场,甚至助力企业关注体育事业,促进未来体育产业化发展。

胡晓明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前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