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十四五」规划与香港的教育发展

2021-09-08 00:00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中国社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发展给予政策指引,而在教育方面的规划也进一步明确教育领域要调整的方向,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有不少改革举措。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十四五」规划鼓励不同高校的多样化发展,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而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和质量监管上也会有所不同。香港与内地有不同的教育系统,但教育上的合作和交往一直密切。本文意在探讨「十四五」规划下的中国内地教育领域的转型会对当前香港教育发展有何思考价值。

根据「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管会推动分类管理,强调学术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双向培养:既发展高水准的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但同时也会推进一部分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目前国家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置上,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研究性高等学校强调理论研究与创新,以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主,研究生占较大比重;应用型高等学校侧重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培养本科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则针对性地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也在快速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体现在硕士生阶段,「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与学术性硕士不同,这类硕士在培养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希望他们在特定行业或职业能配合实际工作需要,从而成长为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上述在「十四五」规划所指出的改革,可以看作内地对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的一种应对,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发展策略。香港与内地在教育上所面对的挑战其实有类似之处。随着愈来愈多年轻人进入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不应该重复提供相同模式的课程,这样会对学生形成另一种金字塔式的生态,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笔者建议有两点可以考虑:

第一、如何促进香港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香港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社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品质认可的维度仍为以研究型模式为主。促进高等教育领域学术性和应用型齐头并进,无疑可以帮助提升本地大学的创新能力,促进本地产业的多元性发展,并且增加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可以考虑三种情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特定的应用型大学;或者在普通高校中开始应用型专业;或者增加应用型的课程供普通高校的同学辅修或者选课。如同通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也可以面向所有学生,增加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潜能。最近教育局推出的「应用学位课程先导计画」是一种重要的尝试,但仍在探索中。政府在教育转型中是重要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可以考虑在高校管理机制上打破研究性指标考核为主的模式,通过一些机制鼓励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例如从拨款机制上区分学术性、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并鼓励后两类的发展。

第二、香港是否考虑利用内地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以提升本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资源的投入,对硬体和师资都有一定的要求。内地在此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普通高校会通过一些策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如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发校企合作等等。香港高校可以考鼓励学生在内地参与实习,或者选修一些应用性强的科目,通过利用内地这方面的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宽求职基础。

总之,「十四五」规划中的教育远景强调教育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打破大学象牙塔的藩篱,打造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体系。香港教育领域可以参考借鉴,比如以往推动跨境合作主要针对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如何更好的利用内地高校的职业导向的教育资源也应值得思考。但内地和香港的教育体制和管制方式不同,香港也需开拓自己的发展路径。不过归根到柢,要处理的挑战应该是相似的:即当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原有的高校系统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在规模上扩张,而必须考虑内部结构的发展。

赵振洲

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