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中环街市旧建筑注入新元素

2021-08-21 00:00

停用和关闭十八年的中环街市,将于八月二十三日(下周一)重新运作,以全新姿态开放给市民享用。

活化后的中环街市,保存了一九三九年建成时的面貌。这座三级历史建筑内外的「定义特徵元素」,包括外墙的横向窗户及檐篷、两道水磨石大楼梯、中央光井、柱网结构和街市档摊等,都保留下来并予以复修。

顾名思义,活化历史建筑,就是把旧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在香港,由于保育旧建筑只普及了十多年,仍然有不少人认为一定要原汁原味,一成不变才算保育。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八十年前的建筑,兴建之时当然合乎当年的《建筑物条例》,亦当然盛载着当年的生活所需。但随着时代转变,今天的条例有所进化,社会的需求亦有不同;因此,把新元素注入旧建筑,在世界各地的例子比比皆是。

同样地,在复修后中环街市,虽然旧貌依然,但细看之下,你会发现一些新增的建筑元素。

首先是逃生楼梯(俗称走火梯)。按《建筑物条例》要求,建筑物内必须有足够的逃生楼梯,好让市民在发生火警时尽快离开楼宇现场。由于旧建筑内的逃生楼梯数量和尺寸都不合今天标准,因此,我们在街市内增设了四条以钢铁做结构的走火梯,分别设置在街市的四个角落。

另外,为了方便市民上落楼层及符合残疾人士的需要,我们把原来的升降机数量由一部增加至三部。面向皇后大道中入口花园旁边亦增设了斜坡以方便坐轮椅的人士进出街市。

一九三九年的中环街市没空调,靠的都是天然通风,中间的光井便发挥着采光和通风的作用。今天的街市设有空调,光井周边便加上了玻璃窗户;而光井遂变成绿化中央庭园让市民休憩之用。中庭又随时可以举办展览或作表演场地,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活动空间。

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中央大楼梯两旁的扶手栏杆。楼梯扶手近日在网上曝光后,曾掀起一番争议。有人认为新加建的扶手栏杆破坏了大楼梯的原貌,但事实是,原有的楼梯围栏高度和设计并未符合现今法例的要求。设计团队亦曾花了大半年时间在各相关政府部门周旋,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些部门,包括屋宇署和古物古迹办事处(古迹办)。

按《建筑物条例》的要求,楼梯两旁需设有一点一米高的栏杆和八百五十至九百五十毫米高的扶手,而扶手的形状和尺寸亦有规定。扶手要属管状而直径要在三十二毫米至五十毫米之间。明显地,原来的楼梯设计不合乎规定。虽然屋宇署可以容许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古迹保育)行使酌情权豁免某些条例的执行,但在现行制度下,任何偏离条例规定都需经过属下包括有残疾人士组成的的畅通无阻通道谘询委员会开会决定,要通过并不容易。

古物古迹办事处的要求,就是尽量原汁原味。任何加建的设施不应影响原貌,亦不应破坏原有建筑物料。

设计团队理解两个部门的要求后,希望可以达成一个对原有建筑最少干预,但有合乎当今法例和社会要求的方案。经过反覆周旋,最终的设计,就是今天眼前所见的:在原有水磨石栏河旁边加建一条以最简约线条造成的铁栏杆,方便长者和行动不便人士上落楼梯。这条铁栏杆装置在梯级上,以免对原有的水磨石栏杆墙壁造成破坏。而大楼梯中间的旧栏河及楼梯平台墙壁上,屋宇署经开会后亦同意豁免加设新栏杆。

对,在香港做旧建筑保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筑师和设计工程团队面对着社会的不同诉求,游走各政府部门,在困局中寻求出路,经已成为常态。

吴永顺

注册建筑师

城市设计师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