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实现良政善治 人才是关键

2021-06-28 00:00

立法会近日通过一项议员议案,促请当局检讨主要官员问责制,以切实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这确实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议题。

特区政府于二○○二年开始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吸纳社会各界管治人才,加强主要官员对其政策范畴的承担,提升施政效率,以及促进行政立法机关的合作,务求达致强政励治的目的,当时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主要官员问责制推行至今已超过十八年,若根据上述目的来衡量,成效可谓强差人意。这固然有体制上的原因,其中一个问题是,副局长和政治助理的职能。他们本来都有协助和支援局长之责,但其职能及分工却不够清晰。同时,《政治委任制度官员守则》亦过于空泛简单,在运作上未能形成实质性的问责机制。

过去数年,香港可谓内忧外患:社会内部撕裂严重,既受立法会的「拉布战」拖累施政,又受到黑暴肆意破坏捣乱。同时,外部世界复杂多变,美国掀起的中美贸易战令世界经济发展蒙上阴影,随后更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内外因素交织之下,特区政府施政举步维艰,经济民生大受影响。

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及作出「关于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对于终止本港的内哄和撕裂,效果立竿见影,法治和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立法会的运作也回复正常,为大众市民所乐见。未来随着落实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有利实现良政善治。

我认为,特区政府必须因应最新形势,积极求变,检讨主要官员问责制,同时应理顺政府的职能架构,精简行政程序,推行服务改革,以提升政府的施政和决策的效率,配合社会发展所需。本人曾一再建议当局,为了有效落实各项基建发展及工务工程,以及完善公、私营工程的规管,应尽快全面检讨相关政策局和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要有效落实「爱国者治港」,实质上必须强调爱国爱港的人才治港,完善主要官员问责制,实现良政善治,人才是一大关键。当局必须广开「才」路,培养大量爱国爱港、不同年龄层的政治人才。经民联作为爱国爱港的主要政团,汇聚了不少工商专业精英,一直为香港发展尽心尽力。面对本港新的发展格局,经民联在六月十八日发表了《七一宣言》,提出在新时代的两大口号「推经济、惠民生」,并围绕两大口号推出四大纲领「推动良政善治、工商专业创富、市民共享繁荣、培养治港人才」。在培养治港人才方面,经民联促请当局积极吸纳工商专业人才,在政府架构内为工商专业人士设立「挂职」锻炼平台,委任更多工商专业青年精英加入政府谘询组织,并在公务员学院为工商专业人士设立培训机制,以训练和选拔管治人才。同时,经民联认为应加强爱国爱港的政党与社团在培养政治人才方面的合作,为特区政府选拔、培养、输送管治人才充实人才库。

卢伟国博士

立法会议员(工程界)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