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苏:城大五亿培育300初创

2021-06-26 00:00

(星岛日报报道)大学是孕育创科企业的摇篮,为协助师生创业,城市大学早前推出「HK Tech 300」创新创业计画,未来三年将投放五亿港元,培育三百所具备城大基因的初创企业。城大副校长(研究及科技)杨梦苏透露,计画自推出后反应良好,已评选出约二十支队伍,各获十万元种子基金启动创业。他又在《科技猛人教路》网上系列访问中,谈及创业文化任何时候都可以启动,「只要造就社会氛围,可以变成社会基因。」

城大今年三月推出「HK Tech 300」计画,投入的资金及计画规模,号称亚洲区内大学之首。主力筹备这一计画的副校长杨梦苏表示,城大在过去五年,每年均有十至十五所初创企业成立,乐见有此创业趋势。他坦言,每年看到学生提交的毕业作品,花尽时间和心思,「很多成果都很有创意,有突破性,但很多时候学生毕业之后就将项目放低,不再跟进,觉得很可惜。」有见及此,校方决定帮学生「行多两步」,「Venture Beyond Boundaries」。

「其实学生对创业是很有热诚的,但最大问题是,刚大学毕业没有资金、没有支持,不知道怎样创业。」杨梦苏表示,「HK Tech 300」最突破之处,是分四阶段培育和支持不同创业进度的团队,例如首两个阶段会提供培训、评选具潜质的创业意念,提供种子基金启动创业;第三、四阶段让初创公司,完善商业营运模式,继而协助争取天使投资,对接科学园、数码港和四大商会等合作发展。

杨梦苏期望这项计画,在三年内可鼓励培育三百家初创公司,三月起已有三十队学生申请参加培训、逾六十队申请种子基金,以及四十多队申请天使投资。当中已有二十支队伍通过筛选,各获十万元的种子基金,起步进行市场调查、研发或制造产品样办等。他有信心当中定有数所杀出重围,获得成功,「就算未必如google、facebook那么厉害,但成为『独角兽』也有可能。」

他强调,大学生最需要创业的实战机会,「失败也不要紧,因为都是一个经验,这个经验好过读两年硕士学位。」杨梦苏续指,即使学生回过头来决定求职,也会受雇主欢迎,「经历过这个计画的学生,不论将来投身哪一行业,都一定会是行业的中坚。」对于疫情下创业会否受影响,他认为反而是创业时机,可以抓紧机会逆流而上,「创业任何时候都是困难的,但创业要趁年轻,年轻人最大资本是有时间,没有家庭负担、不怕去试。」

事实上,城大近年在工学院和商学院均有推行创科和创业(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相关的通识课程,杨梦苏表示,预计未来两学年内会在全校,以必修课程形式推行,会教学生如何以研究解决社会问题,如环境和医疗议题等,亦会教学生如何申请专利、开公司如何筹款等实用技巧。

「创科是全世界大趋势,香港也慢慢开始有这一气氛,政府和业界也做了很多;但本港的大学做得比较差,大学本应是将最尖端科技推向社会的。」杨梦苏认为,大学从来不缺创科创业的「种子」,关键是孕育的环境和氛围。「创科是一种文化,所以任何时候都可以起动,只要造就社会氛围,创科就会变成社会基因。」

杨梦苏多年来曾创办四家生物科技公司,包括在新冠疫情期间,获政府指定为检测承办商的Prenetics。他一直以身作则,鼓励学生一尝创业滋味,惟留意到不少人即使努力钻研出科研成果,毕业后无意进一步转化为服务或产品。他认为传统教育制度使学生跳不出既定的人生方程式,冀本港营造出「创科氛围」,让学生明白「创科是成长一部分」;并应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和独立思考能力,种下创科的种子。

富有创业经验的杨梦苏,曾鼓励自己在城大的门生,放弃已觅得的工作,改行创科路。多年教学生涯中,杨见惯学生一毕业,就将花逾年心血的毕业科研成果搁在一旁,有创意的研究被白白浪费。「对公众来说,纳税人缴税让大学得以做科研,始终想看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帮助。」然而,他指普遍学生跳不出「上学、毕业、求职、供楼」的人生方程式,似乎「被困住了」。

「本港年轻人对前途迷茫,看不见希望。」杨梦苏认为,创业是跳出框框方法之一,不过社会同时要营造「创科氛围」。他指传统教育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应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将创科教育当成文化来推广,「让大家明白创科是成长一部分,变成文化。」他续指,推动过程亦须有赖政府、业界投资与支持,从而塑造「创科生态」。

政府近年大力推动STEM教育,杨梦苏同意相关方面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出路。他特别提及一九年社会科学科毕业生颜炜彤,因家人出现听力问题,遂找来同校读机械工程系的师妹,一同研发产品冀帮助听障人士,成立名为「里索科技」的初创企业。「读哪科不紧要,最紧要有热情(去解决问题),亦可组织具备不同专才的团队,互补不足。」

虽在加拿大深造、在港工作多年,但出身自内地的杨梦苏感叹,自己亦深受亚洲「填鸭式教育」影响,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有必要改变,学生应从小敢于提问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遇教科书上很多不正确的地方,要敢于质疑,不然仅以考试为目标,会限制学生发挥创意」。他笑言不能期望小学生年纪尚轻便有甚么惊人成果,但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学生发掘到问题,有意欲了解和解决,便能种下创科的种子,有待日后发芽。

「初创企业不能只停留在初创阶段。」杨梦苏认为,学生应该跳出框框,不应限制初创企业的发展。他认为大湾区提供很好的机会予本港的年轻人,指大湾区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港商的努力,如今已建立很好的平台,在制造业、创新设计和研发等,为初创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很多机会,「创业不可局限在一个地方,走出『boundary』有更广阔的天地。」

城大向来不乏成功创业的校友例子,当中不少也有到内地发展,早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独角兽企业」的「奥比中光」便是一个好例子。被问到创业应该在哪个地区发展较有前途,杨梦苏坦言,创业要将企业做大,不能停留在初创阶段,也不能停留在特定框框内。「大湾区其实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给我们的同学、香港的年轻人。」

大湾区有发展机遇,但是否难吸引学生「北上」?杨梦苏认为学生心态和行动上亦不应设限,「创业不可局限在一个地方,全球都有机遇、有市场、有挑战,一定要跳出框框,走出『boundary』,这样才有更广阔的天地。」他指出,大湾区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港商的努力,如今已建立很好的平台,在制造业、创新设计和研发等,为初创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很多机会。

「内地在科技转型方面也有很大需求,以往传统的制造业,如今也要用到科技创新,这样社会才能发展到下一阶段。」杨梦苏以近年本港几乎所有大学都纷纷到大湾区发展和部署为例,指出内地对人才和科技创新有大需求。他又称城大未来会促进香港与东莞两个校区合作,而城大(东莞)会以研究为核心发展,校方亦会保持与广州、深圳、北京和上海,以及与欧美、澳洲日本等地的夥伴合作,加强国际联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