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试中文科考材 首以翻译作品出题

2021-04-30 00:00

(星岛日报报道)一连两日的文凭试中文科考试昨日展开,首日考核阅读与写作两卷。今届阅读卷首次以翻译作品列为考材,以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橘子》的中译本,与台湾作家徐国能《火车和橘子》对比。有考生认为两篇不难理解,但内容接近,难以比较描写手法。中文科教师指,两篇白话篇章相辅属首见,相信考生较易理解,整体难度较去年浅。

文凭试中文科阅读卷首现翻译文学作品,以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内地翻译家文若洁所译的《橘子》为考材,描写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物,以「我」的冷漠与小姑娘的纯洁、真摰、善良作对比,批判冷漠社会外,带出真善美可让人重拾对人性的希望。

另一篇白话文为台湾作家徐国能的作品《火车和橘子》,巧妙地模拟芥川龙之介《橘子》的情节,让读者透过对比,从另一角度思考人生。考试及评核局指,考生如能把两文结合思考,更能理解不同作者对人性的反思。今次是继一四年阅读卷以《第九味》撰题后,再有徐国能的著作列为考材。

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理事、资深中文科教师张珉聪形容,两篇文章内容直白,考生应能读懂,当中《火车和橘子》为《橘子》之补充,两文互补是历届首次,「相信是考虑到《橘子》是译本,考生相对陌生,以《火车与橘子》作补充、回应及解释,协助他们理解。」今年不设分结构段及段旨之题目,但有不少「深题」,部分属选择题,要求考生综合两文作答的题目,「若考生只引述单一文章作答,而无提及另一篇文,甚至拓展对两文的理解,便很容易失分,相信可判断考生高下。」

在油麻地应考的秦同学认为,白话篇章不难理解,但因《火车与橘子》与《橘子》内容相近,作答时较难分辨和理解两者;张同学则认为今年首两篇文章内容类近,但题目要求比较两篇,需时理解。

文言篇章则取材自西汉作家刘向,道出忠孝两难存的《说苑.立节》,张珉聪指今届以多项选择题,考核考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较以往容易。

至于以指定范文篇章拟题,占全卷三成分数的甲部,涵盖《逍遥游》、《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论仁、论孝、论君子》三篇范文。占分较多的题目,要求考生说明庄子以樗树为喻,抒发人生感悟的原因、《念奴娇》中「江水」与「江月」的意象等。

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梁省德中学中文科教师陈淑瑛认为,甲部难度与去年相若,所选篇章亦属热门,问法直接,譬如问及《论仁、论孝、论君子》的题目,考生大多懂回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约四万七千名考生报考中文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考评局指两人在竹篙湾检疫中心应考。此外,卷四说话能力考核连续两年取消,各卷占分比重均有调增。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