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围大宅中西合璧 恒基冀保留特色活化

2021-03-2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恒基前年以象徵式一元借出元朗锦田江夏围近四十三万方尺土地,作为过渡性房屋,地皮毗邻属三级历史建筑的大宅,已有八十八年历史,同样由恒基持有。恒基近日首度开放大宅予传媒参观,现场所见,主楼装饰采用中西合璧风格,其大门两旁采仿罗马石柱,整个大楼造工材料格外丰富。恒基地产主席李家诚表示,集团将会致力保留原有客家大宅的传统特色,并希望加以活化,与毗邻过渡性房屋连结成新的社区,为居民和区内弱势社群提供适切的社区服务。

该大宅建于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六年,由印尼华侨黄金商人黄仿侨所建,占地约五万三千方尺。日占时期,附近的警署遭日军破坏,该大宅随之被临时借用为八乡警岗,至一九五三年新警署落成后,黄氏一家才重新搬返江夏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主楼改用作厂房,并有租客迁入,可见大宅经历了时代变迁。

恒基近日首度开放大宅予传媒参观,这座客家大宅,最突出的建筑物就是主楼「源远堂」。大门作为一家进出之处,最能够显出大宅气派,门面装饰中西合璧,造工材料格外丰富。大门上方的门匾,用上当年摩登的上海批荡作为饰面,「源远堂」三个字更用上凸显贵气的金箔。比起一般水泥批荡或髹上油漆,源自西方的上海批荡更讲究工艺,工人要先把石米混合英泥浆待至半乾,再以人手洗刷表面,让石米外露,造出质感。

大宅原来主人黄仿侨是印尼华侨,从海外归来后,在中式大宅融合不少西方元素,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大门两旁的仿罗马石柱,柱顶雕有两只栩栩如生的中式狮子。

恒基于一九九七年向黄氏家族购入大宅,及后一直保留至今。恒基地产主席李家诚表示,集团将会致力保留原有客家大宅的传统特色,并希望加以活化,与毗邻过渡性房屋连结成新的社区。

恒基执行董事黄浩明表示,现时集团正考虑整个保育方案,冀能在合符本地法例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大宅原有风貌,预料相关活化费用将会过千万元,预计首阶段复修工程将于明年第四季完成。他指,恒基过往于市区亦有提供用地兴建过渡性房屋,亦了解居民需要,当中以小朋友的成长环境最受关注,因此亦需要提供相关补习服务,以及安排不同活动等,让小朋友健康成长。

黄浩明称,现时集团正研究多项保育方案,以及大宅未来的用途,当中考虑方向包括提供展览场地,协助艺术发展,并让其他团体开设文青咖啡店,及提供补习场地等,暂时仍未有最终定案。他指,大宅日后出租予其他团体,若从事商业活动,日后或考虑收费;同时亦拟向公众收取小量入场费,以控制人流。他强调,即使日后或收到相关收入,预料亦会远低于保育大宅及相关营运费用,集团考虑主要的方向,为提供场地予区内居民使用,提供多元化服务。

主楼两层高,合共提供二十七家房,当中位于地下的房间,黄氏家族于上世纪五○年代曾出租予其他家庭使用。当时的租客,更包括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的香港知名导演章国明。他于六至七岁期间,曾在此居住约两年,近日从回故地,至今亦记忆犹深。他称,当时由外婆照顾,因应居住新界租金较平,一家四口由城市迁入,与大宅内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现在回想亦相当愉快。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