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新科范畴较以往聚焦

2021-02-03 00:00

(星岛日报报道)通识教育科终极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出炉,教育界反应不一。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邓飞认为,新科范畴较以往聚焦,让学生对政治与经济制度有足够基础知识,但同时涉及国家安全、国籍等课题,前线教师处理不易;通识教育教师联会主席刘锦辉则指,新科偏重于国家发展概况,本港社会议题不多,无助学生建构知识。

精简为三大主题的新科,相当内容涉及国家与香港关系,身兼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的中学校长邓飞认为,新科三大主题的设计,较以往六大单元更为聚焦,「作为政治与经济的普及教育,学生更有基础知识,总好过现行课程在课时与知识不足下,很快跳到评论」。

他认同国家安全是全新概念,本地相关学者不多,教师认知有限,认为当局与书商可邀请内地相关学者,参与教材撰写。在官方教材与送审教科书面世前,他不建议教师「土法炼钢」自编校本的国安教材。他又指新科提到「中国国籍及中国公民的概念」较为复杂,涉及法律定义与实际情况外,近日中国政府不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有关概念仍在变化,教师处理不易。

通识教育教师联会主席刘锦辉则认为,新科涉国家发展内容较多,但建构知识须从浅入深,课程对本港社会议题着墨有限,「在讲香港如何贡献国家之前,学生对香港基本知识是否足够?对社会认识是否深入?」当局在学校问卷问及是否同意把公共衞生、科技、经济发展等,逐年轮换作为考评范围,刘锦辉对建议感到费解,「这些国际议题是恒常的,不知怎操作?」

相较现行课程,探讨城乡差异、三农、民工等发展问题,新科着重国家成就与提升,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副会长叶建源质疑,灌输色彩强烈,「国民教育应是客观讨论,正面与负面兼容,始真实可信,否则高中生亦意识到内容是宣传」。曾批评通识教育科过分强调争辩的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则指,该科改革是「应行之事」,学校应培养学生具备思考及解难能力,先巩固及加强知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