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疫下生活大变化 AI成创科首选

2021-01-03 00:00

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严重影响经济及生活模式,各地民众减少社交接触成了新常态,在家工作、视频会议等已习以为常。踏入二○二一年,疫情未有受控迹象,人类未来将要适应持续的新常态,与病毒共存。有见及此,多家国际科技经济顾问公司预测,今年全球创新及科技发展,将会聚焦于提升大众及各行业在「后新冠时代」生活与作业的舒适度及便捷度。

在这方向上,人工智能(AI)是创科发展首选。今年企业将会持续鼓励员工尽量在家工作,遥距作业。这做法一方面可以减低员工受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营运成本,因此企业大有理由推行。人工智能是「在家工作」的关键「使能技术」,上班一族虽然在家中工作,但依然要时刻对市场动态、客户需求了如指掌。这趋势将会为业界创造无限商机,根据网上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com估计,全球人工智能市场于二○二五年将会高达一千二百六十亿美元。

专家预测,人工智能将会更多应用于「行为分析」(Behavioral Analysis),企业会充分利用此技术去了解不同持份者的日常行为,包括其线上和线下的一举一动。例如,在家工作员工与顾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云端会议上进行,此类工具一般会保留所有对话记录,未来企业将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

此举可以监督企业和员工遵守相应规章制度、深入了解客户上网行为及其需求等。再进一步,有关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精准地计画未来商业战略。美国资讯科技研究和顾问公司「高德纳」(Gartner)称,这类分析技术为「行为联网」(Internet of Behavior, IoB),并预测IoB将会是今年科技新趋势之首。

另一大趋势,是利用「机械人」减低病毒传播风险。「机械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范畴,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预测「机械人」今年将会被广泛应用,例如负责护理和辅助生活的「医护机器人」将会变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对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民众例如长者而言,将大量取代人手,成为无间断的护理员及家庭助理;又例如,因为「在家工作」的原因,办公室将经常会空无一人,但定期的办公室维护和保养在所难免,因此公司将会更广泛地利用「机械人」,提供清洁及保安等服务。

此外「无人机」将用于提供重要药物到偏远地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配备有电脑视觉功能的「无人机」,也将会用于监视公共区域的人流,以识别病毒传播风险增加的地方。这些应用场景在香港并不常见,但在国内外却需求甚殷。

在疫情持续下,还有几个科技应用趋势:一是公共衞生专家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BDA),精准地追纵病毒传染途径,尽早把它截断;二是未来病人会佩戴高运算能力的智能装置,随时监察及分析身体讯息;三是利用「伸延实境」,优化在家学习的效果;四是广泛推行电子货币,让消费者进行非接触支持;五是物联网进一步发展,未来城市将四处设遥感器,加速应对疫情与救援的效率;六是利用「量子运算」(Quantum Computing)对病毒进行更快更精确的分析。

政府在不久之前公报《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当中尤其重视「善用创新科技应对疫情」,笔者认为上述科技对防疫抗疫工作可大派用场,值得本地政、产、学、研各界认真参考。不过,《蓝图2.0》只是白纸黑字,政府必须尽快落实将新科技应用于防疫措施,不能事事慢半拍,特别是要尽快开发「健康码」,并与内地及澳门共通,以便可有序恢复香港与其他地方的往来,避免市民踏入二○二一年依旧要「宅在香港」 ,与世隔绝。香港如果持续「自闭」,最终只会沦为废城。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黄锦辉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