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疫下生活大變化 AI成創科首選

2021-01-03 00:00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嚴重影響經濟及生活模式,各地民眾減少社交接觸成了新常態,在家工作、視頻會議等已習以為常。踏入二○二一年,疫情未有受控迹象,人類未來將要適應持續的新常態,與病毒共存。有見及此,多家國際科技經濟顧問公司預測,今年全球創新及科技發展,將會聚焦於提升大眾及各行業在「後新冠時代」生活與作業的舒適度及便捷度。

在這方向上,人工智能(AI)是創科發展首選。今年企業將會持續鼓勵員工盡量在家工作,遙距作業。這做法一方面可以減低員工受感染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營運成本,因此企業大有理由推行。人工智能是「在家工作」的關鍵「使能技術」,上班一族雖然在家中工作,但依然要時刻對市場動態、客戶需求瞭如指掌。這趨勢將會為業界創造無限商機,根據網上數據統計公司Statista.com估計,全球人工智能市場於二○二五年將會高達一千二百六十億美元。

專家預測,人工智能將會更多應用於「行為分析」(Behavioral Analysis),企業會充分利用此技術去了解不同持份者的日常行為,包括其線上和線下的一舉一動。例如,在家工作員工與顧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社交媒體平台、雲端會議上進行,此類工具一般會保留所有對話記錄,未來企業將對這些記錄進行分析。

此舉可以監督企業和員工遵守相應規章制度、深入了解客戶上網行為及其需求等。再進一步,有關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更精準地計畫未來商業戰略。美國資訊科技研究和顧問公司「高德納」(Gartner)稱,這類分析技術為「行為聯網」(Internet of Behavior, IoB),並預測IoB將會是今年科技新趨勢之首。

另一大趨勢,是利用「機械人」減低病毒傳播風險。「機械人」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範疇,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預測「機械人」今年將會被廣泛應用,例如負責護理和輔助生活的「醫護機器人」將會變得愈來愈重要,尤其是對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民眾例如長者而言,將大量取代人手,成為無間斷的護理員及家庭助理;又例如,因為「在家工作」的原因,辦公室將經常會空無一人,但定期的辦公室維護和保養在所難免,因此公司將會更廣泛地利用「機械人」,提供清潔及保安等服務。

此外「無人機」將用於提供重要藥物到偏遠地區和行動不便的居民。配備有電腦視覺功能的「無人機」,也將會用於監視公共區域的人流,以識別病毒傳播風險增加的地方。這些應用場景在香港並不常見,但在國內外卻需求甚殷。

在疫情持續下,還有幾個科技應用趨勢:一是公共衞生專家會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BDA),精準地追縱病毒傳染途徑,盡早把它截斷;二是未來病人會佩戴高運算能力的智能裝置,隨時監察及分析身體訊息;三是利用「伸延實境」,優化在家學習的效果;四是廣泛推行電子貨幣,讓消費者進行非接觸支持;五是物聯網進一步發展,未來城市將四處設遙感器,加速應對疫情與救援的效率;六是利用「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對病毒進行更快更精確的分析。

政府在不久之前公報《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當中尤其重視「善用創新科技應對疫情」,筆者認為上述科技對防疫抗疫工作可大派用場,值得本地政、產、學、研各界認真參考。不過,《藍圖2.0》只是白紙黑字,政府必須盡快落實將新科技應用於防疫措施,不能事事慢半拍,特別是要盡快開發「健康碼」,並與內地及澳門共通,以便可有序恢復香港與其他地方的往來,避免市民踏入二○二一年依舊要「宅在香港」 ,與世隔絕。香港如果持續「自閉」,最終只會淪為廢城。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黃錦輝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