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港深强强联手 非单靠「机遇」维系
2021-01-03 00:00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由「深圳加工」、「深圳制造」,直到今天的「深圳创造」,深圳的发展经验为世界呈现了国家的无限潜力。深圳能屡次抓紧发展机遇,与背后的发展思维息息相关,香港则空拥机遇,缺乏整体的发展蓝图,可见深圳超越香港并非单纯「机遇」二字可解。
首先,香港须要全面的身体检查,为社会注入创新力。深圳的发展动力体现在一个「富整体性及创新力」的发展框架,当局在规划和发展城市时,以潮流大势作深度分析,每个片区的优劣性、角色定位、人口分布均在考虑之中,而且政府各单位、部门、大学、民间均可向政府建言,政府对社会资讯的掌握度高,令城市资源配合国际大趋势下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能够做到科学施策。这种做法能持续推动城市规划、住屋、产业发展及转型等,令城市发展充满动力和韧性。
香港社会亦不乏有心人,希望为社会发展出一分力,例如「社创基金」一直支援本地社会创新的工作。但这些零星、较碎片化的民间创新思维在政府的宏观发展蓝图,如《香港2030+》未得彰显,令社会创新有心无力,间接导致了香港社会发展轨迹缺乏活力和创意。香港社会问题丛生,住屋、土地、医疗、分配问题等一直都浮现在社区。可惜政府的规划一直较为被动,如政府研究发展棕地的评级标准被批「粗疏」,低估了新界不少棕地的发展潜力,而政府多年来提倡发展基层医疗,其成效可谓乏善可陈。面对其他城市急速发展,香港缺少的是一份前瞻和主动。
「机遇」不断成为政府高官谈及和内地城市合作时的一个词语。若香港自身的发展流于被动,无论外在机遇如何多元,亦难以把握。其实注入创新力并非是摒弃香港原有的优势,国际金融中心、法治、自由等已经是香港的代名词,上述比较深圳和香港的城市规划方向并非断言香港应盲从深圳的发展路向。但面对国家和世界格局的转变,香港和其他内地城市关系的转变,「墨守成规」不应是香港政府面对社会发展时应有的态度。
香港原有优势例如完善的司法制度,成熟的金融、融资的操作、高质的教育和人才培训,若能好好利用,必能和深圳成「错位发展」,既不会失去香港原有优势,还能充分利用毗邻大湾区这一地理位置,把机遇牢牢把握。只有最切合时宜的制度,没有最完美的制度,「大市场小政府」断不是香港的金科玉律,我们必须重塑有效的发展思维。
何泳瑶(政贤力量青年时事评论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