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如何增加本地生物医药人才?
2020-10-21 00:00本地年轻人偏好商科,对于纯理科兴趣不大,完成文凭试后有意于大学修读这类学科者更是少之又少。根据统计处数字,二〇〇六至二〇一六年间,修读纯理科的大专人口仅上升零点六个百分点,至二〇一六年有约十三万人,占整体百分之六点三;而曾修读商科的人数则于二〇一六年达六十九万人,占整体百分之三十二点七,影响了本地生物医药行业的人才供应。
本港有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专院校,不少更参与前瞻性的生物医学研究,包括基因组研究和传染病毒领域,但近年即使有意扩大研究规模,也面临人才限制。据世界银行统计,于二〇一七年,香港每百万人当中仅有约三千名研发人员,落后于日本及新加坡等地,当中从事生物医药者更是少之又少。港府一方面应资助本地大专院校开办更多相关学科,及扩大现有学科规模,例如目前的科大生物科技及商学理学士课程、城大生物医学工程理学硕士课程等,亦要增加拨款,扩大奖学金名额,吸引更多学生入读;亦可与内地有相关学科的院校合作,鼓励这些院校来港招生。短期而言,亦要扩大吸纳外地人才,以尽快支持行业发展。
香港在临牀医学研究有许多独特优势,临牀测试数据获美国FDA、欧盟EMA等药物监管机构认可作药物注册用途,吸引了多家跨国药厂,与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的医学院作临牀测试。香港医疗机构,包括威尔斯亲王医院、玛丽医院等亦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可接受药品注册申请人委托作药物临牀试验。港府应善这些优势,谘询本地业界的生物医药组织人才的需求,并推动业界与内地及国际生物医药机构结成「人才合作夥伴」,以安排本地人才到这些机构实习,或从这些机构借调人才。
有生物医药的业界人士曾批评,公司在香港没有便利途径聘用合适人才,政府也未有足够的人才配对政策和机制。政府要建立良好的资历架构和认证配套,包括可把曾参与科学园培育计画的毕业生及研究员计画获批核的专才、合资格培训课程的毕业生,加入资历名册以利人才配对,并给予聘用这些人才的公司资助或优惠,营造本地生物医药人才的良性循环。
朱兆麟 黄展玮
香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