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笔论政】改良发展思路 发展桥头经济

2020-10-21 00:0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深圳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此一说法引来热列反响,并激起了深圳取代香港的舆论。这些舆论未免杞人忧天,其实早在大湾区规划之初,中央已为大湾区定下了四个「引擎」;除了香港和深圳,还有澳门和广州,故此捧深圳绝不意味贬香港。习主席于讲话中也说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这句话用来演绎「引擎论」同样适合。也许有见坊间未能准确了解中央对大湾区的部署,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便作出解读,指出中国这部飞机非常大,不只需要一个引擎,大湾区有愈多引擎愈好。

若然二十年前出现「引擎论」,也许不会引起「取代香港」的联想。但今天一些港人如此「玻璃心」则多少反映了时下一些港人的心态。正当深圳这个新的经济奇迹盖过了香港这个旧的经济奇迹,港人对于自己的位置产生了怀疑。既然深圳的经济总量超越香港已是不可改变的现实,香港在这个新格局之下如何定位,继续发挥本身的优势?港府和社会各界都需要思考和谋划。

过去很长时间,香港的发展都向外看,因而维港一带的发展比较成熟。直至近年,政府仍然很用心去建设和美化中环和尖沙嘴的海滨,当然这样做无可厚非。但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家发展大格局已经形成之际,继续着眼发展传统核心区域则未免跟「国内大循环」显得格格不入。目前为止,愈接近香港北部的边境地段,发展就愈缓慢。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政府把很多厌恶性的设施放到那里,例如:三个堆填区全部在新界,其中两个(打鼓岭、稔湾)都是位于香港最北面的位置。而且,由于北环线迟迟未有,新界东和新界西两边的交通连接并不完善。事实上,往返新界东和新界西比往返新界和九龙更不方便。还有沙头角公路经常挤塞却拿不出解决办法,这些种种问题都妨碍新界北部进一步发展。

反观一河之隔的深圳,高楼林立,五光十色,愈接近边境的地方就愈繁荣,港深两地有着极大的反差。这是由于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重视发展桥头经济,先在罗湖口岸兴建商业城,然后逐步发展起来。香港这一边到今天还没有桥头经济的思维,即使是新落成的莲塘香园围口岸一带都是荒地一片。就在深圳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之时,看看深圳的发展经验能否给予香港一些启发,改良发展思路,让香港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把握好机遇。

陈克勤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