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美化侵华暴行 考生为免取消避答

2020-05-22 00:00

(星岛日报报道)中学文凭试中国历史科考试,在历史科试题争议后举行,应届考生对题目有美化侵华日军的史料论议纷纷,有人利用抗战史实反驳,有人则认为材料表达的观点不清晰,为免试题取消而避答。中史科教师则认为考生有能力评价与反驳资料观点,而评论不同史观,有助理解史实。

历史科争议试题存废未决,昨举行的中史科考试出现美化侵华日军的史料,考生麦同学坦言,见到题目有所顾忌,「后来再细看,发现题目处理也算可以,亦不可能要求美化日本侵华、不是利多于弊。」他认为资料中日军是美化残暴不仁的形象,但他认为不是那一回事而作答不同意。另一名考生蔡同学,则认为该资料旨在打击中方,「其实中国都有战役打赢,在平型关、台儿庄大捷,粉碎日军『三月亡华』目标,因此我不同意。」

不过,考生徐同学坦言受到试题风波影响,选择弃答该条分题。徐同学相信这题或被取消,「我们解题思路与政府不同,如题目又因伤害民族感情为由被取消,亦消耗作答时间,宁可跳过先答其馀题目,到最后再看答得到与否」。同样弃答该题的谭同学则称,题目所考核的「观点」在资料上不明显,加上未列明出处,令她难以判断。

李求恩纪念中学中史科科主任郭智康认为,即使考生可答同意日军资料,但该科课程施教内容离不开抗战带来苦难,学生应可逐点反驳。他认同题目不理想,但认为留待评卷参考公布,始能了解考核动机,认为今届试题整体深浅适中。同校教师徐晓琦相信,考评局在试题风波后,可能会检视这条题目,但认为要求考生评论不同史观,亦有助他们理解史实。

该科教师陈仁启认为,今年卷一设题分数设计较细碎,但考生作答须更具体,「题目要求考生较多论述,若举例时不太记得可避重就轻,但现时问法比较具体,对一些考生有点难度。」另一名教师高志勇则指,今届首现题目问资料出自哪本著作;卷二选答题题目「大路」,相信考生不难选择。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