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微膠粒 隨時「食膠落肚」

2018-10-23 17:25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微膠粒,顯示塑膠或已充斥食物鏈。網上圖片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微膠粒,顯示塑膠或已充斥食物鏈。網上圖片

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首次在人類的糞便裏發現微型塑膠粒子,顯示人類的食物鏈內可能充斥著大量微型塑膠。換句話說,人類可能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食膠落肚」。情況最危險的是,一些體積最細小的塑膠粒子可能會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進入淋巴系統,甚至會去到肝藏,對人體健康構成損害。研究人員根據研究結果估計,全球逾一半人口的糞便可能含有微型膠粒。

這項研究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及奧地利環境局的專家進行,對象是八名分別來自英國、芬蘭、意大利、日本、俄羅斯、荷蘭、波蘭和奧地利的志願者。專家們在實驗室內對他們的糞便進行化驗及分析,發現全部八人的糞便都含有微型塑膠粒子,數量達到數以百計,總共有九種不同塑膠,體積由五十至五百微米不等。

最常見的塑膠粒子是聚丙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人類吃海鮮或者飲用塑膠水瓶的水,都有可能令塑膠粒子進入體內。微型塑膠的定義,是體積五毫米以下。專家們希望藉著這項研究計算我們每天吃喝中的塑膠粒子含量。在上述實驗中,平均每10克糞便找到20個微型塑膠粒子。

人類使用的產品,例如化妝品,許多時都含有微型塑膠。而一些體積較大的塑膠品被丟棄落海及被波浪沖散後,也會分解成為大量微型膠粒。專家根據上述實驗的結果,估計全球人口當中,有超過一半人的糞便都可能含有微型膠粒。不過,他們強調,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和調查,才可作出更準確的結論。

研究人員相信,有些膠粒無法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長遠而言會對健康造成損害。研究又指出,微塑膠可傳遞有毒化學物質或病原體到人體,將減弱腸道免疫反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