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本港魚翅逾3成出自瀕危物種 6成品種受威脅

2018-09-13 17:16

有學者呼籲消費者拒絕所有魚翅製品。資料圖片
有學者呼籲消費者拒絕所有魚翅製品。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聯同海外研究人員表示,近年瀕危鯊魚品種所面對的漁業壓力急劇增加,消費者應立刻拒絕所有魚翅製品。香港海味乾貨巿場出售的魚翅當中,有逾3成來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瀕危的鯊魚物種。

是次研究由港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我們周邊的海洋(Sea Around Us)項目學者,及野生救援香港分會保育人士在國際着名學術期刊《Marine Policy》上共同發表論文。

帶領是次研究的港大薛綺雯教授表示,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捕獲鯊魚量已超越100萬公噸,是60年前的兩倍以上。過度捕撈正威脅超過60%鯊魚品種,在所有脊椎動物類別中比例最高。另外,香港作為世界重要港口之一,近年每年入口約6000公噸魚翅,處理超過全球一半的魚翅貿易,而香港出售的魚翅當中,有三分之一為瀕危鯊魚物種。

薛綺雯亦指,因為供應減少令天然資源商業價值提高,使貿易巿場更重視,甚至出現黑巿買賣,而各地政府對監管此類貿易束手無策。

野生救援香港代表Alex Hofford先生表示,現時國際鯊魚捕撈業普遍涉及違法行為,全球四分之一的鯊魚物種正被推向絕種邊緣,只有防患於未然、停止食用及買賣魚翅才能真正保護鯊魚。他呼籲本地飲食業界承擔責任,立即停止提供魚翅,避免為生態災難火上加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