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藥細菌CPE成「頭號敵人」 去年473人帶菌急增四成

2018-05-04 15:09

耐藥性細菌是全球面對問題之一,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莊表示,近年不同耐藥性細菌的帶菌者有下降或持平趨勢,惟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則錄得上升,是現時「頭號敵人」。數據顯示,上年本港錄得473名人士帶菌者,較前年約340人增加四成,當中少於10宗發病,可導致尿道炎、敗血症等。為減低傳染風險,醫管局將加強為高風險的病人進行篩查,並加強醫護人員分辨病人是否細菌感染,更準確就病情處方抗生素。

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是抗藥性大腸桿菌之一,若發病可導致敗血症、尿道炎等疾病。近年本港帶菌者人數有上升趨勢,上年醫管局為約11萬8千名病人進行測試,發現有473名為帶菌者,佔0.4%,數字多年來持續增加,上年發病人數則少於10人。

曾艾莊指,在473名帶菌者中,共有127宗由外地傳入,當中過去一年曾前往內地診所的帶菌者佔101宗,其餘包括印度、泰國、越南等。

數據同時發現,除CPE外,多種常見的耐藥性細菌的帶菌者人數近年持續下跌,包括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多重耐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等。

曾艾莊指,CPE是近年的頭號敵人,為配合「香港打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畫2017-2022」,醫管局將加強為高風險的病人進行CPE篩查,包括過去1年曾在外地前往診所的人士、長期住院病人、懷疑有病徵的人士等;並加強透過降鈣素原測試,幫助醫護人員方辨病人是否細菌感染,更準確就病情處方抗生素。

曾續指,病房擠逼亦會加大細菌傳播的風險,醫管局將加強環境衛生,包括加密更換牀簾次數,適逢明日是「世界洗手日」,醫管局亦將加強潔手的宣傳,在醫院內提醒市民洗手的時刻及方法,冀市民的洗手意識逐漸提高。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