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網頁載學者文章指「粵語非母語」 楊潤雄:旨在供老師看不同意見

2018-05-02 13:15

教育局網頁小學中文教學資源頁面中的一篇學者文章,當中提到粵語非母語,因「香港人的母語是漢語」,粵語只屬方言,不是「嚴格意義上母語之義」,而普通話就是漢語的標準語言。有網民近日轉載文章,隨即掀起爭議。
中大中文系前高級講師歐陽偉豪(Ben Sir)今早在facebook發布影片,炮轟教育局引用權威失準,並質疑當局目的是壓抑粵語,強調「粵語係我哋嘅母語」。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指,文件旨在提供予老師或界別人士,去看社會不同學者對母語的看法,並強調小學教育「大部分都是以廣東話為主」,已可清楚見到教學語言上政府立場。
該文章題為《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是教育局小學中文課程配套資料《集思廣益(四輯):普通話學與教經驗分享》其中一篇文章,由中大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榮譽專業顧問宋欣橋所寫。
文章一開首指出本港普通話教學引起爭議,是因為對「母語」、「中文」、「普通話」、「粵語」等概念缺乏準確理解造成。他接着寫到「對『母語』的再認識」,引用北京語言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宇明2003年著作,指「母語不僅屬於個人,也是屬於民族的」、「母語依賴於民族語言的認同,母語就是民族語」。
宋欣橋又指,香港絕大多數人屬於漢族,所以較為確切的表述應是:「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而漢語方言除粵語外,亦包括客家話、閩語及北方話,屬於「地域變體」,不能視之為母語,而是「母言」。他其後再引述內地書籍指出,香港人的母語應為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就是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文章最後提到,「中普合併」是必然趨勢,不可逆轉,香港教育部門應順應潮流,因勢利導。通過學校教育,使公民從小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增強中國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是香港普通話教育發展的理想境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