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指貨櫃碼頭建屋不協調 凌嘉勤:填海是必然選項

2018-04-28 16:14

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在電台節目中談及近日「土地大辯論」的選項,他表示自己一直支持維港以外填海,是解決香港土地問題的必然選項,而近日粉嶺高爾夫球場問題,他提醒有族人拜祭的古墳,是一項不可忽視的本土文化現象。
凌嘉勤表示粉嶺高爾夫球場170公頃土地,保育了大量生長良好的老樹,也有近百個古墳,有些歷史可遠溯到明末清初,至今天仍有族人每年拜祭,需要客觀硏究它的歷史、文化、文物的價值和意義。至於另一討論熾熱的「貨櫃碼頭建屋」,他指出尊重建築專家指技術上可行,但自己認為「硬要把並不協調的住宅用途和貨櫃碼頭用途疊放在同一地塊上,在規劃上並不可取」,而且引致冗長的技術硏究,對現在的土地供應問題幫助不大。
他指出,棕地存在土地運用極不協調問題,即使新界約有1300公頃棕地,但多數沒有合乎標準的道路接駁,欠缺緊急車輛通道,更遑論排洪和排污設施,現時規劃署已完成詳細規劃工作的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和元朗南四個新發展區中,包括了約340公頃棕地。他坦言,改造棕地當然是極為困難的選項,但如果香港社會選擇不作為,不下決心克服改造棕地的種種困難,可以預言,50年後仍要為面對棕地帶來的環境影響而懊悔。
他表示自己一直支持維港以外填海,並指荃灣、葵涌、青衣、屯門、沙田、馬鞍山、大埔、將軍澳、東涌等新市鎮內,很大比例的發展用地都是填海得來,而透過填海已取得約70平方公里發展用地,容納了近3成的居住人口和近7成的商業活動,「沒有填海,便沒有我們的新市鎮」。他又指出,由2007年至2016年間,香港把約1億公噸公眾填料運往台山,為他們填出了約660公頃新土地,這差不多是啟德發展區的兩倍,如果將這些無償送到台山的公眾填料,用在香港的填海工程,也許已能舒緩香港嚴峻的土地短缺問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