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盤擬發展大埔洞梓土地 環團學者憂「先破壞、後發展」

2017-10-10 16:43

施政報告明天公布,早前傳出消息指政府將以公私營合作方式推出「首置上車盤」,其中一個發展地點為大埔洞梓土地。有環保團體及學者指出,該土地違規發展近 20 年,但因條例漏洞而未受監管,政府應先堵塞漏洞,懲處土地持有人,否則將變相鼓勵「先破壞、後發展」。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表示,有傳發展的洞梓土地原為八仙嶺以南的「綠化地帶」,由發展商會德豐擁有,自 1998 年始被除去植被,設置儲存倉,面積日漸擴大至 9 公頃,範圍相若半個維園。他指出,由於土地沒有發展地區審批圖,因此即使地產商違規發展,都不受監管,形成條例漏洞。 譚表示,地產商已向城規會申請改劃該地段為「綜合發展區」,興建1700 幢私樓及 1005 幢資助房屋。他表示,過往近九成非由政府提出的綠化帶改劃都不獲城規會審批,但施政報告公布「首置上車盤」後,城規會可能因參考政府政策,批出申請,變相鼓勵更多鄉郊土地管理人把土地棕土化作發展。 房產發展及建築研究資訊中心創辦人姚松炎表示,已在立法會多次質詢,要求政府進行棕土凍結調查,避免進一步棕土擴張。他憂慮在「首置上車盤」政策下,原本不獲批的土地改劃能夠因而獲批,提供誘因「先破壞、後發展」。 姚重申,不是反對發展棕地,但政府應先做好「防火牆」工作,如:堵塞條例漏洞、公布違例發展但未受規管的新界棕地資料等,「政府若沒有深思熟慮,就開綠燈,會後患無窮。」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