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讀狀元曾芷君 憑堅毅衝難關盼回饋社會

2017-06-29 08:36

本港自九七年起推行融合教育,支援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二十年來有關政策雖面對不少挑戰,但確實為SEN學生帶來希望。失明、聽障、手無觸覺、自創以唇代替手指閱讀點字教材的曾芷君,四年前在中學文憑試取得佳績,成功入讀中大翻譯系,今年畢業。芷君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坦言,讀大學、入宿舍對她是一大轉變,當年更為大學生活訂立目標,每年暑假都要試新事物。四年過去,芷君曾到英國、北京交流,亦曾到私人機構及政府實習,未來她希望到英國升學,日後回饋社會。 回歸二十年,融合教育政策令SEN學生重投主流教育。曾芷君是融合教育下的狀元,她回望中學與大學的學習生活,坦言兩者大不同,「中學一直用點字,從沒有想過自己可以用電腦學習;因為大學主要提供電子教材,須電腦配合。」她提到自己的電腦須有讀屏軟件及點字顯示器,方便閱讀,這方面獲理工大學的協助。 大學四年均住宿舍的芷君稱,大學生活離不開課堂、做功課、溫書、考試,每日大部分時間在課室、宿舍,故一直希望參與不同的活動。「入大學後,為自己訂立目標,每年的暑假都要試新事物。」她最終於一年級的暑假到英國交流,二年級第一次到私人機構實習,三年級參加北京普通話學習班,返港後到政府部門實習。 參加活動遇不同難題 芷君又表示,其實在參加活動過程中遇到不同的難題,例如她報名到英國交流,當地大學曾一度拒絕,擔心未有足夠資源照顧特教生,但芷君仍勇於面對,向英國的大學表明即使身體有殘疾,但仍可照顧自己,最終都能成行,「又例如在私人機構實習時,主要做翻譯工作,但未能習慣使用公司的電腦,幸好機構讓我使用個人電腦,才能完成實習。」提到近年不時都有學生輕生個案,青年人被指抗逆力低,「三感不全」但在學習和生活上仍堅毅面對的芷君認為,不同人有不同的困難,「每一學生輕生個案,相信他們遇到困難亦非一朝一夕,一般看到的只是事件的導火綫。」但芷君相信,愈能擴闊生活層面,接觸不同範疇,解難能力愈高,因為在遇到問題時能有多角度思考,反思問題是否真的不能解決,而願意正視問題,面對困難,同樣需要勇氣。 芷君亦重提應考中學文憑試時,以她的情況可申請豁免應考中英文科聆聽考試,但最終她決定應考,「在決定的時候曾有一陣猶豫,反問自己是否一定要考?但明白到有問題一定要正視,今次選擇逃避不應考,日後若投入社會工作,僱主同樣要知自己在聆聽方面究竟達到甚麼程度,應考聆聽考試能夠客觀地將自己最真實的情況顯示出現,而不應考只是將問題延後,不是解決問題。」 計畫赴英讀社會科學 身體的缺陷無礙芷君回饋社會的心,過去數年亦應中學或大學的邀請,出席講座,「藉分享自身經歷和生活點滴,讓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想法,同時亦能擴闊自己接觸面。」 即將大學畢業,芷君希望到海外繼續升學,「由中學到大學,不少人在身邊幫助,希望跳出現時生活的框框,給自己一個機會作出改變,擴闊視野,日後回饋社會」,她透露已獲英國的大學有條件取錄,計畫修讀社會科學,該大學亦有支援殘疾女生的經驗和設施,但成行與否,要視乎能否獲獎學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