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生研發智能醫生 硬件成本僅500元

2017-02-21 07:25

為加快醫護人員掌握病人最新的身體狀況,有專業教育學院(IVE)雲端系統及數據中心管理高級文憑學生,研發出一套「雲端虛擬智能醫生」系統,通過每次問診並測量病人身體狀況,觀察其健康狀況,若配合電子健康記錄存取,可減少出現延誤醫治,整套系統的硬件成本只須500元。負責研發的學生透露,有關系統目前已有台灣及美國矽谷的公司表示有興趣。 「雲端虛擬智能醫生」系統主要通過語音實時對答來問診,引導病人通過體溫計、血壓計和心跳血氧計等醫療儀器自助測量,然後將結果即時記錄,並發送到雲端,與系統內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讓病人彈指間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便醫護人員按初步結果作分流,如遇到緊急或異常個案,更會即時通知醫護人員跟進。 研發出這套系統的IVE雲端系統及數據中心管理高級文憑二年級生洪佑瑜,曾經歷過兩次「爆肺」(氣胸),「第一次時因為還能走能動,被當作非緊急個案處理,結果等到休克、差點沒命才送入深切治療部。」他深刻體會延誤診治造成的嚴重後果,所以決定運用所學,與另外兩位同學合作研發這套系統,助醫護人員及早分辨病症和縮短病人輪候時間。 與坊間類似的工具不同,這套系統除採用雲端和物聯網系統外,還結合了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面容識別技術,又用擴增實境(AR)技術虛擬卡通角色作引導。有份研發的林韋錡指,考慮到長者用家未必習慣和冷冰冰的機器對話,所以採用更人性化的設計。他又指,雖然現只支援英文語音,但未來進一步改良至可選用中文對話。 林韋錡表示,研發整套系統的硬件成本低,不計算醫療儀器部分只需約500港元。負責指導他們的資訊科技系講師黃俊彥坦言,發送到雲端及進行運算的成本很低,以八分鐘內所進行運算來說,可能只需五仙,「花不到一毫子」。他補充稱,台灣及美國矽谷已有公司對項目表示有興趣,但香港仍正提倡電子健康紀錄互通,數據暫未可如外地般應用,但期望日後本港的數據互通後,可推廣在社區中心、老人院、日間護理中心和醫院等地方應用。 雲端運算是近年資訊科技發展的新趨勢,洪佑瑜他們所實習的科技公司,其業務發展總監林志鎣認為,業界對掌握雲端系統技術和知識的人才需求十分大,像洪佑瑜他們那樣的學生,普遍一畢業就能立刻投身行業,相當「搶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