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防漏水工程 質素參差易出事

2017-02-21 07:03

港鐵6日內兩度發生車站內天花漏水事故,肇事原因雖未詳細公布,惟有行內人估計,部分車站漏水或與設計失誤、防水工夫不足有關。有曾負責港鐵地下管綫工程的業界人士不諱言,現時地底車站大多存在漏水危機,因開設新車站無可避免須重置部分公用及私家喉管,中標的管綫公司傾向另聘防水工程判頭負責喉管加固及防漏工作,施工質素隨時無保證。除海怡半島及西營盤站外,鄰近住宅區的黃埔、何文田等新站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漏水黑點。 繼南港島綫海怡半島站上周因天花食水喉管爆裂,須封站搶修後,前日西營盤站亦發生消防喉損毀,引致天花漏水。港鐵雖未交代肇事原因,但承認兩年前興建海怡半島車站時,曾經改動車站大堂天花頂附近的私人屋苑食水管。港鐵回覆《星島日報》查詢時,亦未有正面回應漏水事件是否與食水喉改動有關,只重申將檢視水管爆裂情況,方可知悉爆裂原因,並強調事件不影響車站結構安全。不過據熟悉地下管綫的行內人估計,事件很大機會與該站設計失誤及防水工夫不足有關。 水務署前總工程師李智明評估海怡半島站的設計藍圖後發現,出現爆裂的私家食水喉位處路面下一層的密閉空間平台內,而同一層內,也是港鐵車站入口的站頂,「但車站頂並非以石屎封頂,估計因為空間不足,做不到石屎,改用鐵板來做,薄很多之餘,也不防水。所以站頂旁邊的水喉一漏水,車站自然遭殃,這相信是設計錯誤,因為不可能把非密封的港鐵站放在水喉旁邊。」此外,他亦取得肇事喉管的照片,並指出該食水管轉彎位的固定部分,落料不夠,且箍得不夠緊,令駁口出現鬆脫,明顯是防漏工夫做得不足。他建議港鐵考慮將水管密封,與車站完全隔離,又或在水管前端安裝感應器,「當水壓突然下跌,意味有漏水危機,便可自動啟動閘掣,立即關閘,防止水流擴散。」 退休港鐵工程師梁橋星認同,根據以往做法,港鐵建車站時,並不會容許不屬於港鐵擁有的喉管通過其車站,「就算無可避免有私家喉管通過,也應加設防水管道,將私家喉管與車站分隔,故明顯是防水工程出現問題。」香港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顧問林潤富亦說,港鐵地下車站一般會以三合土、鋼筋、石屎及水泥鋪頂,儼如地底獨立建築,「除非防水工程有問題,否則天花不可能入水。」 此外,由於現時大部分港鐵車站工程興建時,均須重置公私管綫的位置及走向,曾負責港鐵地下管綫工程的管綫工程師梁先生(化名)不諱言,食水喉管經重置改動後,或增加爆裂危機,「興建車站時,大多要改動公私管綫,公家喉管由水務署負責改動,而港鐵則會自費助私家喉管的業主作相關更改。不過食水管要改動,須計準條數,因要符合水壓要求,一旦水壓過大,則容易爆開;至於喉管新舊接駁位同樣好易爆,所以現時很多車站其實都有漏水危機。」 他舉例,黃埔及何文田等新車站工程,基本上已重置了整個區的公私喉管,「一旦設計上稍有不慎,隨時會影響水壓,加上新舊喉接駁位手工若處理得不好,同樣有滲漏危機,或影響鄰近車站運作。」林潤富認同,黃埔及何文田等新車站,全都有機會改動過地下管綫位置及接駁位,「如果設計及防漏工作做得不好,會有滲漏機會,隨時影響車站運作。」 有知情人士更透露,現時本港有逾百家持牌公司可入標參與港鐵地下工程,因價低者得,施工質素參差,「改動喉管時有機會超出原有設計的水壓負荷。」有曾參與港鐵工程投標的地盤註冊安全主任亦說,行內有龍頭公司會入標參與港鐵地下管綫的工程項目,「有些是一條龍公司,即包辦管綫、監控系統、保養及防漏工作;有些則專注從事管綫工程,故後者會傾向把防漏程序外判予坊間防水工程判頭,而這些防水工程判頭大多從事裝修工作。」他續說,若投標公司未有嚴格監工及驗收防漏工作,車站漏水情況日後隨時再發生。 他續說,基本上有兩大因素有機會令處於喉管之下的車站容易「失守」,「第一是防水層做得不夠好,第二是地底的光纖綫膠筒有機會令水浸範圍急速擴散,令地下車站受壓。」他解釋,地底擺放光纖綫的一個個圓膠筒,與地下井位相隔,所以一個井位水浸的話,很大機會沿着膠筒極速蔓延開去,加上地底亦有很多廢置的膠筒未被挖掘出來,當中不少已經破爛,變相亦會助水勢蔓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