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社會對房屋用地三大誤解 須利用郊野公園

2017-01-18 12:02

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社會需要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 梁振英指出,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形成巨大的生活壓力,是嚴峻的民生問題。住的問題亦影響了家庭結構,扭曲了價值觀;不少人的目標就是盡量賺錢買樓供樓,青年人選科和擇業都要向錢看。住的問題也是香港最嚴重的安全隱患, 不少家庭走投無路,甚至要住在工廠大廈內的劏房。 他指出,社會對房屋用地的供應和需求問題,存在着一定的誤解。在需求方面,香港人口的增長率已經相當低,老化速度亦相當快,本港不能夠靠降低人口增長率減少對住屋的需求。 在供應方面,香港的工業大廈空置率已經十分低,本港亦不能靠重建工廠大廈增加住宅單位數量。 在成本方面,樓價高和租金貴並不是由於建築費高,而是由於地價貴。梁振英表示,香港絕大部分家庭負擔得起建築費,只是負擔不起高昂的地價。地價貴的原因並非土地短缺,而是規劃作房屋發展用的土地短缺。本港房屋用途的土地,只佔全香港土地的7%。 他認為,香港的房屋問題是土地利用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是觀念問題。他表示,雖然是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為了整體社會的利益,希望公眾可重新思考香港土地利用的規劃問題。他認為,應將更多有具高生態保育價值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增加生態保育及郊野公園土地總面積,以及提升康樂及教育價值;同時也應該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認為這是關乎下一代福祉,值得社會認真權衡得失利弊的議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